下载此文档

浅谈饮食遗产中的礼事与礼性.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谈饮食遗产中的礼事与礼性.doc浅谈饮食遗产中的礼事与礼性一、饮食之于礼仪中国的“礼仪之邦”之称并不是一个广告标签,而是古来有据。我国的“三礼”不独为历史经典, 也是中国礼制的渊薮和发凡的重要依据,并成为传统社会所本的礼法凭照,不可违背。《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记载赵简子与子大叔的对话: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故《礼记· 乐记》曰:“礼者, 天地之序也。”换言之, “礼”乃天经地义社会所依之本。饮食与礼仪素来互注、互疏、互动。《礼记· 礼运》中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的说法,说明“礼”原本产生于人们的饮食, 关乎民生, 并成为“国之本位”-- 国之政治、政务的根本。反过来说, 政治之本首先就是保障人民的食物生计。《尚书大传》云: “八政何以先食,传曰:‘食者万物之始, 人事之本也。’”因此,几乎所有与礼有关的内容、程序、表述都与饮食有着发生学上的关系。中国千年的伦理, 儒家几乎一统天下, 而在儒家制定的饮食之礼中, 人类的饮食礼仪被视为“知自别于禽兽”, 这正是食礼中所隐含的礼义。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饮食作为仪式的某个程序、某种献祭或牺牲、某些器物、某些隐喻等, 即都将食物视为礼仪的附件。其实,就饮食的社会化过程来看,饮食自成秩序。在中国, “民以食为天”, 既是生计, 也是政治; 政治讲究秩序, 秩序又来自生活,即“饮食- 生产- 生计- 生活- 身体- 秩序- 礼仪- 政治”一体化, 或共同体化。所以, 中国的礼仪秩序被注入了政治性等意涵反映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中国食有主次之分, 《礼记· 内则》有: “羹食,自诸侯以下至于庶人无等。”郑玄注曰:“羹贸, 食之主也。”孔颖达疏:“食, 谓饭也。言羹之与饭是主食, 故诸侯以下无等差也, 此谓每日常食……其黍稷稻粱之属, 依礼, 正食之外, 随等别有, 稼穑收获皆得为饭, 故云羹食无等。”中国的饮食秩序, 是以农业为本的伦理秩序,这在饮食上也有鲜明的体现。“食”的意思主要指农作物。《汉书· 食货志第四上》开宗明义说: “《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个中关系不言自明。中国饮食以农为本, 食以农为主, 所谓礼仪, 都是以农业伦理为据建立起来的秩序。食物在仪式中通常充当重要的角色,成为仪式程序不可缺失的一环。早在周代,就已经有一种被称为“食馂”的礼仪程序。周人对食物祭品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们认为食用特定的食物不仅会消弭灾祸,而且会与神灵发生精神交感而“多福无疆”“眉寿万年”。因此, 在祭祀活动即将结束时, 主祭者要举行隆重的食馂礼。“夫祭有馂,馂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终者如始。’馂其是已。”(《礼记· 祭统》)食馂礼虽然是整个仪式的尾声, 却是体现祭义的关键环节, 以使仪式善始善终。何谓“馂”?孙希旦注:“食余曰馂。”“馂”即祭祀中鬼神享用过的祭品, 食馂礼即是严格按照先尊后卑的原则接受神之福祉,享受“圣餐”的过程。《礼记· 祭统》孙希旦注云: “馂之道,每变以众,既以贵贱之别, 而又以为像其惠之渐广也。”虽然, 任何仪式在历史过程中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大致上看, 其本义依然隐约可见。比如食馂礼是以赐胙礼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说文》曰: “胙,祭福肉也。”“胙”即是祭祀中供给神享用的肉。周代天子宗庙祭祀之后就有祭肉赐胙的行为。在类似的仪式中, “神灵- 祭司(王) - 氏族- 民众”构成了一个关系网络,祭司(王)起到了一个核心的作用,他们通过仪式与“天”“神”沟通, 并借神之名义在民众中施以权威,“胙”便是这种关系的写照。在民间, 饮食祭祀同样普遍,《诗经》中有大量描写, 比如《诗经· 小雅· 楚茨》有: “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 如几如式。”饮食礼仪不似一般所视的日常俗事, 而是包含了自然之气、仁义之道、造化之圣和修身之德的社会规则。正如《礼记· 乡饮酒义》云: “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 此天地之义气也。天地温厚之气, 始于东北, 而盛于东南, 此天地之盛德气也, 此天地之仁气也。主人者尊宾, 故坐宾于西北, 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 接人以义者也, 故坐于西北。主人者, 接人以德厚者也, 故坐于东南, 而坐僎于东北, 以辅主人也。仁义接, 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德也者,得于身也。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务焉。’”其中“道-仁-圣-礼-德”贯通成体,演绎自然之顺序,宾主要以仁义相待, 堂上的俎豆依规定之数, 就是“圣”; 以圣为基础, 持之以敬, 即为“礼”; 依礼来体现长幼之道, 即为“德”; 所谓德, 就是得于自身。研究德行道艺, 就是要使自己在身心上有所得, 所以, 圣人努力践行这种隐含仁义道德的宾主之礼。饮食礼仪实际上是通过饮食活动

浅谈饮食遗产中的礼事与礼性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109 KB
  • 时间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