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图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图文).doc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 图文) 论文导读: 中国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们, 在进行着不懈的尝试, 力图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乐器与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相融合,创作出为广大中国人民做喜爱的作品。笔者认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创作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优势,因此应该对这种“民族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探索与认识。手风琴音乐的“民族化”是指以手风琴这一外来乐器为载体, 将西方作曲技法与我国民族音乐传统相结合, 形成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手风琴音乐。关键词:手风琴音乐,民族,音乐风格一、引言中国的手风琴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也逐步开始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手风琴教育工作者们, 在进行着不懈的尝试, 力图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乐器与我国的民族音乐风格相融合, 创作出为广大中国人民做喜爱的作品。为更好的促进手风琴教育和演奏的发展, 各种手风琴比赛纷纷涌现, 为手风琴学****者缔造了一个展示的平台。由于中国手风琴演奏曲目较少, 演奏者常把某些中国钢琴曲改编用于手风琴演奏, 但钢琴中的某些演奏技巧并不适合手风琴演奏。因此我们应该结合本民族的民族素材, 融合手风琴独有的技术语言, 创作出适合手风琴的具有中国民族化风格的音乐作品。笔者认为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创作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优势,因此应该对这种“民族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探索与认识。二、中国传统式手风琴音乐的发展 20 世纪初, 传统式手风琴作为一件西洋乐器传入中国,以其携带方便、节奏感强、音色变化丰富、大众场合能充分表现自我等诸多方面的优点为国人所接受。“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手风琴音乐艺术经历了 50 年代的孕育、 60 年代的萌芽、 70 年代的发展、 80 年代的壮大、 90 年代的逐步成熟、以及到 21 世纪多元化发展的今天。”[1] 1、 20 世纪 50 年代此时部队文工团涌现了一批手风琴演奏员,手风琴在部队里得到了发展,音乐院校纷纷设置手风琴专业, 为手风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 老一辈的手风琴开拓者们摸索和探索, 开始培养手风琴专业人才, 手风琴在中国开始了专业化的发展。此时的手风琴创作多局限于改编、移植一些小型乐曲,如王碧云根据同名军乐改编的《骑兵进行曲》,宋兴元根据江南民乐合奏改编的《花好月圆》等。这些作品已经开始将演奏技巧与艺术实践相结合, 虽然创作题材较窄, 缺少了艺术的表现性, 但对民族调式旋律配器的探索, 为日后中国手风琴音乐探索民族化风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20 世纪 60 年代有限的中国手风琴作品开始制约了中国手风琴事业的发展,改编、移植一些小型乐曲已经无法满足手风琴学****者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动力, 一批优秀的具有中国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手风琴作品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中国手风琴作品, 中国手风琴音乐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张自强、王碧云根据歌曲《战斗进行曲》改编的《士兵的光荣》、李遇秋创作的二重奏《草原轻骑》。此时, 我国的手风琴音乐已经开始探索手风琴音乐的民族化,证明了手风琴这件外来的西洋乐器,可以用于表现据有中国特色的音乐, 可以走一条具有中国民族化风格的道路。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背景导致了这一时期众多文化艺术门类遭到扼杀, 手风琴却恰好在这一历史的夹缝中以其特有的

中国手风琴音乐“民族化”风格的探索(图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16 KB
  • 时间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