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谜—基于Baumal模型扩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谜—基于Baumal模型扩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oc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谜—基于 Baumal 模型扩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论文导读:: 我国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依赖于该部门相对滞后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其较低的产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服务业人均工资的相对提高不利于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扩张。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程度的加深和产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扩大, 不利于服务业就业吸纳方式转型和健康增长。服务业就业的可持续增长要求增加服务业产品价格弹性和收入弹, 同时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从而打破服务业就业增长依赖“双低水平陷阱”的状态;另外,还需要通过开放服务业垄断经营领域降低相对工资水平,防止“成本病”对服务业就业的负面作用。论文关键词:服务业,第三产业,非均衡增长模型,产业就业结构一、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 就业矛盾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突出问题, 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和失业人口, 数以亿计的需要向非农领域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以及每年持续新增的高校毕业生, 不断考验着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以“保增长、调结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一方面维持经济总量的增长, 保证就业水平的稳定, 另一方面将产业结构转型作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支撑,着力发挥服务业在就业中的作用。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就业促进政策进一步强调了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 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拓展农民工、下岗职工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渠道上, 更需要在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期的劳动力需求中发挥全面的支柱性作用。然而,回顾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其实际就业容量以及未来的提升空间并不令人乐观, 尤其是 1990 年代中期以来, 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不断下降, 就业比重增长率从 199 5 年之前的年均 %减缓到之后的年均 %[①](图1); 而服务业的平均工资则相对工业部门不断攀升,从 1995 年开始两者之比以年均超过 5 %的速度增长经济学论文,使得服务业产品的相对成本和市场价格提高, 不利于服务业的产品需求及劳动力派生需求的扩张。中国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为何下降, 哪些力量阻碍了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发挥?服务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之间是否具有内在联系?如何才能消除制约服务业就业扩张的因素? 这些问题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二、非均衡增长理论综述(一)理论研究“非均衡增长理论”( unbalanced growth model )的“非均衡”主要是指劳动生产率不同的部门在成本、产出、就业吸纳能力以及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具有不同的表现( Baumol , 1967 ) [1] 。该理论基于一个只有劳动力要素投入的两部门模型,假定经济系统包含一个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零的“停滞部门”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正的“进步部门”, 停滞部门的产出单位劳动成本即将随时间无限制上升, 而进步部门则保持不变; 在停滞部门的需求弹性不高的情况下, 该部门的产出随时间推移将趋于零; 停滞部门将吸纳所有的劳动力, 而进步部门就业将趋于零。非均衡增长模型对于解释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劳动力增长的差异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理论本身存在的缺点使其受到众多质疑。首先, 生产函数只包括劳动力投入而将资本要素排除在外并不妥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其次,劳动生产率较低并不意味着降低到零( Inman , 1985 ) [2] ,因而将停滞部门的产出形式进行过度的简化并不妥当。第三,对于两部门劳动力虽然随时间变动, 但比重为常数的假设, Keren ( 1972 ) [3] 提出了其自相矛盾之处: 基于这一假设得出的结论——随时间推移停滞部门将趋于吸纳所有的劳动力, 而进步部门的劳动力将趋于零, 显然违背了两部门劳动力比重保持不变的前提。第四, 消费者对不同产品偏好的改变会影响无差异曲线形态, 从而对产出组合曲线产生较大的影响( Worcester , 1968 ) [4] , 使之不一定表现为负斜率, 在实际中这就表现为对不同部门产品需求结构变化导致就业部门结构变动。最后,工资方程的设定中假定部门间劳动生产率不同但整体工资又完全竞争,显然存在矛盾。在 Baumol ( 1967 )的研究问世后不久, Fuchs ( 1968 ) [5] 便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他指出只有在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程度、服务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服务需求收入弹性三者的相互作用满足一定条件的状况下,才能有可能保证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增长。 1980 年代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实证研究基于发达国家的事实进行分析( Summers 、 Saxonhouseand Leveson , 1985[6] ; Evangelista and Savona , 2003[7] ;谭砚文等, 2007[8]) , 结果也基本支持了非均衡理论模型的研

中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之谜—基于Baumal模型扩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89 KB
  • 时间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