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和Shapley值分解方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和Shapley值分解方法.doc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和 Shapley 值分解方法论文导读:: 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阻碍作用。基于上述背景, 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定义为由于横向分工和纵向分工效应导致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出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一个涵盖教育和创新的生产服务业发展模型,得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另外,本文利用 2001-2007 年的面板数据估计出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协整方程, 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利用 Shapley value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夏普里值的分解结果表明: 省际地理固有因素、制造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差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贡献程度分别达到了 % 和 % ,排在第 3 到第 7 位的分别为城市化水平、交通、信息、金融和教育市场的交易效率, 01-07 年其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 % 、 % 、 % 、 % 和 % 。最后,本文得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夏普里值一引言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便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提高, 其与一、二产业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这一结论也为“配第—克拉克定理”所证实。但是, 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占 GD P 的比重过低) 却不太乐观, 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距。本文利用 06-07 年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后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地区为广东( 亿)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低的地区为为西藏( 亿), 相差达到 倍;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高 5 地区总和是最低 5 地区总和的 倍。区域差距还呈现出“断层的梯度性”和“明显的集聚性”。其中, “断层的梯度性”表现为: 第一梯度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超过 2000 亿的地区, 包括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河北;第二梯度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处于 317 — 1320 亿间,包括吉林、重庆、广西、山西、陕西、江西、黑龙江、内蒙古、云南、天津、福建、四川、安徽、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在内的 17 个省市( 自治区); 第三梯度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在 200 亿以下的地区,包括宁夏、青海、西藏。这种梯度性同样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的 5 大类行业增加值、生产性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性服务业年末就业人数上; “明显的集聚性”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高的 7 地区总和占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最低的 7 地区总和占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 ;剩下的 17 个省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较接近,不过其总和只占到全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 %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现代经济增长以及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区域失衡势必会影响到制造业以及经济的增长, 并进一步阻碍到产业升级的实现。因此, 理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 并对其差异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也构成了本文的努力方向。本文剩余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首先对相关领域进行文献综述,并得出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三部分则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 并得出核心结论; 第四部分则通过实证检验上述结论;第五部分得出结论毕业论文的格式,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二文献综述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被其他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格鲁伯、沃克( 1993 )) 。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需求视角需求视角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于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罗列, 然后构造相应指标进行统计上的检验来确定最终的影响因素, 具体成果包括李江帆(1994) , 江小涓、李辉(2004) , 倪鹏飞(2004) , 顾乃华(2005) 。其中, 李江帆(1994) 认为影响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服务产品的输出状况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江小涓、李辉(2004) 使用 267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 分析了人均收入、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的相关关系。倪鹏飞(2004) 借助模糊曲线原理, 界定了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增长具有关键作用的因素。顾乃华(2005) 借助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描述了 1992 — 2002 年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时序特征和区域特征。(二)供给视角从供给视角来分析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的基本方法与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和Shapley值分解方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79 KB
  • 时间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