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当代文学史编写学科建设论文(共6630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当代文学史编写学科建设论文(共6630字).doc当代文学史编写学科建设论文(共 6630 字) 一、“以学生为本位”文学史定位与编写品位的关系处理以学生为本位,并不意味着文学史编写水平、层次和境界的降低。以学生本位, 是文学史编者、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并不是以学生为需求,学生要什么就给什么, 降低文学史写作的水平,降低文学史教学的难度来适应学生。优秀的文学史应该代表当下文学研究最新最深最高的思维水平, 它是螺旋式上升认识阶梯上的最高点。它也应当及时吸纳最新的文学理念与研究成果, 以精准的把握、严密的逻辑和创新的理念彰显文学史家的品格与境界。沉浸在自身理论思路进行学术前沿的探索固然是有难度的, 站在这样一个学术高度, 如何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走进学生, 在适应学生水平的同时, 不降低文学史编写的水平, 师生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对话,就更加难上加难了。这如同大家写通俗读本, 要深入浅出,在选择与提炼之间寻找到适合的阐述方式,尤见功力。这样的文学史不能为凸显论者的水平, 而塞满各种前沿理论, 也不能为适应学生的水平, 而拉低文学史编写的规格与品位, 而应该是学术研究水平与教学互动实践之间的有机平衡, 将文学史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与教学规律的教学内容。如在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评》中,开卷第一篇选了文言小说《一缕麻》,这就蕴含了对晚清文学和鸳鸯蝴蝶派的重新评价,它可开阔学生的眼界, 激发他们深入的思考。像这样自觉以学生为本位的文学史编写,在当下并不是很多。二、学科规范与文学史编写的分层探索教学互动的文学史编写,应该对学生的基本层次,中文教育的现状有深入的了解与把握。吴秀明对此有着明确的定位和思考。面对人文学科的普遍危机,面对社会对于宽口径、厚基础人才的基本需求, 重点大学的中文专业教育应当起到导向与标杆的作用。它不应该只是优秀作品选式的陶冶人文情操的非专业教育, 也不同于掌握基本文学线索与知识点的普通大学专业教育, 而应该留下与社会、与硕博士等更高层次专业教育接轨的开放性空间。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学史编写, 应该符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不断融入当下文学研究新的发现和学理内涵, 融入编写者的个性化理解和最新的教学思想及学术理念。吴秀明主编的《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就在追求较高层次专业教育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该书在大量涌现的文学史中体现出了鲜明的学术特色与编史态度。作为一门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新兴学“入史”距离,也很难实施行之有效的文学作品“经典化”的筛选机制。以往在苏联模式影响下的诸多当代文学史, 就是以意识形态为中心展开文学史叙述,它通过对政治文化的总体把握, 以文艺运动与文艺思想斗争为纲, 以具体作家作品为目, 实现对文学“史实”统一的价值判断。随着新的文学观念的来到, 文学环境越来越宽松, 单一意识形态被瓦解, 价值形态趋向多元化, 新的文学观念使当代文学学科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面对“当代文学史有丘陵, 没有高山”的质疑, 面对当下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不断浸入, 文学史的界限如何划定?经典作家作品如何选择?在划定与选择背后, 如何显示文学史著者的文学史观与价值判断?在众多文学史著作的众声喧哗之中, 学生们成了教师们宣讲各自文学史观的被动听众, 论者和教师的主观性造成了文学史客观性的匮乏,这是不利于当代文学史编写与学科建设及规范的。从这个意义出发, 吴秀明将自己的文学史编写定位于回到学生本位, 并将其当作支撑该学科的基点。“所谓学科, 就字源上讲,就是知识的生产和组织的‘操控体系’。”这一理解既承认文学史是一种权力话语,又肯定其知识的客观性。吴秀明由此将文学研究分为“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史———学科”四个序列。“每个序列都是独立的本体,但同时又含有一定的递进式的关系。正因这样,所以学科总是与文学史、文学思潮和作家作品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文学史和作家作品, 更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如果说作家作品( 特别是经典或准经典的作家作品) 可称之是支撑一个学科的阿基米德点的话, 那么文学史就成为规范和确立一个学科地位的基础工程。”《当代中国文学六十年》从整体性出发, 首先指出了当代文学的“预设”性特点, 为我们理解当代文学“前三十年”的乌托邦色彩, 理解一体化文学的生产体制与文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颇具学理内涵的核心观点。以往学者们所设想的“一体化”“整体性”等宏大概念并不能填平五四文学、***文学与当代文学之间的鸿沟, 甚至也难以统领当代文学内部从政治化向市场化的时间嬗变, 以及大陆文学、港澳台地区文学乃至世界华语文学间的地理割裂。与其他当代文学“整体观”不同,这一“预设”性同样可以用于理解“告别革命”、解构“崇高”之后的当下文学,即“关注的是人文或文本方向, 努力按照言论平等和市场机制等进行个性化写作”。其次, 该文学史在体例上, 对当代文学时间叙述秩

当代文学史编写学科建设论文(共6630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