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育教育与教学的结合点(共1907字).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育教育与教学的结合点(共1907字).doc德育教育与教学的结合点(共 1907 字) 一、寓德于情,突出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事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感人心者莫乎情。比如,在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 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 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 才会爱惜自己, 进而爱惜他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 让课文作者的“情动而辞发”, 教师沟通学生的思想感情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水乳交融, 让学生在课堂上融会贯通, 心领神会, 达到“披文以情”的学****境界。二、寓德于美,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幽默风趣的说理,能让学生百听不厌;枯燥无味的说教, 会让学生“闻而生畏”。因此,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讲究寓德于美, 以德示美的技巧。初中语文教学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性。教师既是创造实施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审美主体, 同时又是学生审美的对象。学生是审美的主体, 教师进行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活动是学生审美的对象的客体。只有通过审美对象, 才能给学生以特定的审美感受。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下享受德的熏陶, 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 让学生美中识理,美中受益。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丰富多彩美。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优美生动的词汇,引人入胜的成语, 通俗风趣的歇后语,色彩多姿的古诗词曲等都是精华国粹。教师在说理时应灵活应用,必能事半功倍。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通俗质朴美。要抓住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讲究德育教育的通俗化, 不过分追求华丽的词藻,重视德育教育的思想性、审美性。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双项达标,“开笼放雀”, 激活思维。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使德育教育有声有色, 美不胜收。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是祖国的象征, 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单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 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对我们人类寄予的厚望——做一个顶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 而且, 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我们知道, 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体验语文的魅力。三、寓德于辩,突出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是非可争,曲直能辩。把握特点,突出特色,以理服人, 以辩服人。教师应抓住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共同特征,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启发谈话, 故事讨论, 榜样示范, 行为训练, 情境感染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惯和观念。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如《论语十则》中的内容有许多待人接物的道理,对学生很有启发意义,要教师应加以引导,并拓展开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如,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 许多学生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方方的小池塘, 就像镜子般明亮, 蓝天白云呀, 一起在池水中荡

德育教育与教学的结合点(共1907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