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育教育实效性问题及成因(共4115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德育教育实效性问题及成因(共4115字).doc德育教育实效性问题及成因(共 4115 字) 【摘要】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问题近几年来受到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这一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也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要提高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 增强其对青少年品德成长的促进作用, 就不得不关注当前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梳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着重论述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方面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对于中学德育教育的完善以及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问题;成因一、直接德育课程收效甚微初中的思想品德课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 也是实现中学德育目标、完成中学德育任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些年来, 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 中学德育课程在课时安排、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改善,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直接德育课程效果又十分不明显。例如,通过与大量中学生的交流以及平日里对他们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中学生在德育理论课的考试方面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有的近乎满分, 但是到具体行动上, 却相差甚远。孝顺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思想品德课中重要的章节, 在学****完这一方面的知识后, 很多中学生懂得了应该孝顺父母、体贴父母, 可是依旧是处处依赖父母, 甚至时不时地对父母大吼大叫。像这样知行不统一的现象还有很多, 我也只是指出了其中的一方面。那么, 这些不得不让每一个教育者或者说每一个公民去反思, 孩子们在学校所学的德育课程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吗?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那么导致直接德育课程效果不佳的原因又有那些呢?首先, 思想品德课( 思想政治课)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为了保障文章的严谨性,在写作之前我阅读了檀传宝所编著的《问题与出路——若干德育问题的调查与专题研究》一书, 该书里面介绍了大量问卷调查的结果, 足以说明直接德育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头脑被各种功利思想占据, 教育也走上了一条功利化的道路。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中考、高考中取得高分成为学生学****的终极目的, 成为家长评价孩子学****成绩的硬指标。学校迫于升学率的压力, 大多提升语、数、外等课程的地位, 同时降低着德育课程的地位。在一些民办学校, 班主任甚至要求学生在德育课上做“主科”作业, 德育教育被摆在“副科”的位置上, 德育课教学也就形同虚设。如此种种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 德育课程不重要, 在德育课上可以随心所欲, 这一错误的观念影响着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取得。其次,灌输、规劝色彩浓重。灌输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有助于受教育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内容, 但一味地灌输不仅难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的总和, 只有这两个方面密切地配合, 德育教育才能达到目的。一直以来, 中学德育教育课程都是以教师教为主, 学生学为辅, 教师主导着德育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教会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强制色彩浓重, 对待受教育者采取封闭的德育方式,“一刀切”, 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同一种教学模式, 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适合青少年的发展需求。灌输、规劝的方法究竟适不适合在中学

德育教育实效性问题及成因(共4115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7-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