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江西省吉安一中 2014-2015 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分,共 60 分,所给选项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答案】 C 考点:百家争鸣。由“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可知这是主张非攻, 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墨家墨翟的主张,所以应该选 C。 2.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 C 考点: 宋明理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才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而程朱理学又是“周(公)孔之道”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宋代以后儒学也就多被称作“孔孟之道”。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3.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答案】 D 考点: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联系教材所学, 王阳明特别强调“致良知”, 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 知行合一。题中“四民”( 士农工商) 各自尽心于本业, 会达到正心诚意的“良知”的道德境界,所以答案为 D。 4.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 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 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 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①崇尚儒家文化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③延揽汉族文士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答案】 B 考点: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建国之初存在满汉矛盾。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题干材料着重体现的是对汉文化的尊重与学****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故答案选择 B 项。 5.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 D 考点: 宋明理学。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时学生一是要注意时间: 魏晋时期, 一是要理解此人提出“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朋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题干反映了佛儒矛盾。 6.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 以阴成万物。生, 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 孟子的仁政思想 C. 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 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答案】 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依据材料“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 仁也”可知, 周敦颐认为是仁生万物。故其阐释的是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所以应选 A。 7.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 C 考点: 宗法制。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西周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ABD 项错误;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故 C 项正确。 8.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 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答案】 C 考点

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ndfrs
  • 文件大小483 KB
  • 时间201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