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才培养模式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共4348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才培养模式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共 434 8字) 一、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 、学生缺乏浓厚的学****兴趣从古代文学自身来说,入门并不容易,古代文学作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但因年代久远、语言文化环境的变迁, 对于很多初入大学、古代汉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 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困难。程度稍好的学生, 之前接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多是近代白话小说或是流传广泛的诗词, 距今越是久远的作品对于他们而言就越为隔膜。古代文学课程起始部分即是先秦文学, 对于初入门径的学生来说, 兴趣的培养又是极为重要的, 有的学生因为读不懂、读不通, 而又缺乏耐心和定力去理解和感悟, 因而始终徘徊在古代文学的门外。另一方面,新的时代环境对学校的学****氛围和学生心态影响很大, 高校连年扩招, 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也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在面对专业、课程的时候, 更为关注的是“这个专业好不好就业? ”“这门课程有什么用? ”这样一种功利思想使很多学生心态浮躁,缺乏坐冷板凳、扎实学****深入探究的精神。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它要求人才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 又要求具有各种实际操作能力,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实践需要。古代文学课程是一门传统的课程, 要与新的时代要求接轨, 必须将课堂教学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为人才培养服务。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化基础理论知识, 有较强的文字功底, 具备实战策划操作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 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专门人才。围绕这个培养目标, 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两个方面。二、古代文学课程改革探究 1 、加强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培养(1 )培养探究意识,增强学****兴趣。探究意识是一种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的学****能力,它可以从某一门课程的学****中养成, 并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中应用到各个领域, 终身受益。因此,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是任何一门课程的重要任务。在古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中, 教师十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 善于利用知识点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例如, 古今词义的差别和诗歌平仄格律限制等因素决定古代诗歌常会出现生僻难解的字,如《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中的“流”、“采”和“芼”的释义, 对于缺乏预********惯和疏懒于查阅工具书的学生,大多根据诗句复沓的章法, 统一将三个字理解为“采摘”。这时便要引导学生根据诗情的前后变化体会比兴手法的作用,“寤寐求之”、“求之不得”是写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想象, 因为“琴瑟”往往象征夫妻, “钟鼓”是在重大仪式中使用的乐器, 这里可以推知为婚礼,这些都是主人公想象中求娶的场面。因此, 荇菜作为比兴意象, 它之后的三个动词也是富有情节感的, 统一理解为“采摘”是不合适的。在学生思考讨论之后, 各自提出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 作者为学生提供了姚际恒《诗经通论》对“流”字的解读:“此处正以荇菜喻其左右无方, 随水而流, 未即得也。”查阅工具书,“流”可通“摎”,因此,将“流”字理解为求取是比较合适的。(2) 通过三个环节培养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等

人才培养模式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共4348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7-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