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共3977字).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共 3977 字)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它反映了一所高职院校在办学主体、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管理等机制体制层面与企业合作的状况。“工学结合”是技能型人才最佳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 从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生产企业的顶岗实****学校资源配置与管理、学生管理、教师聘用考评等与人才培养相关联的所有工作都要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来确定其内容和实施策略。“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深度的校企合作,就不会有名副其实的工学结合。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双师”素质的教师培养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是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和起点。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了解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现状的教师, 不可能真正了解高职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状况和生产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 因此,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就难以准确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实施方案的确立难以正确把握, 更难以实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和“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建设, 都要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 使校内专业教师能够持续稳定地参与企业生产科研活动、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长期参与学校的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学校更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没有企业和行业参与制定出的人才培养方案肯定是闭门造车, 是脱离社会和企业需求的, 新的生产技术、设备、工艺、技术标准等难以快速融进校内教学, 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难以和校园文化相互融合。“教———学———做”一体的项目课程实施、校内实训设施与生产的同步、校内实训项目的生产性、校外的顶岗实****等工作都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实现。“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 是提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质量的必然之路。要真正实现校企的深度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系统解决好诸如怎样建立稳定深入的校企合作机制,怎样培养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如何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怎样开展课程建设, 如何保证教学实施中的工学结合, 学生管理工作应如何适应新的人才培养工作, 各专业的发展规模如何与学校各种资源配合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如何与人才培养结合等问题。所以, “工学结合”不是仅仅包含理论学****与工作实践的结合, 更不是教学部门独立承担的工作, 而是要靠全校干部师生员工、所有职能部门共同协作,把“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推进的工作。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纵观全国各地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虽然都在研究探讨通过“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但成效差距明显, 很不平衡。究其原因, 制约“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工作深入开展并良好运转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国家政策制度和体制的影响及对策政策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制度保障。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教育政策与制度体系, 是各级政府、高职院校及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析(共3977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