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的教育改革论文(共3481字).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的教育改革论文(共 3481 字)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从20 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引入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以来, 马克思的实践观就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被几代人反复地解读,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理论宣传和学校教育进行普及。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国化的过程中,***于 1937 年写成的《实践论》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它是从解决我们党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和任务出发的, 这篇关于实践问题的论著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成的”。关于实践,***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活动。”这符合马克思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总结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始终为***所关注。 1978 年思想解放大讨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的命题, 也脱胎于《实践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 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把实践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从认识论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实践观, 不仅仅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同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相吻合, 也与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走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相统一, 因此而深入人心并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教育改革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教育是“全部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改变“人的世界”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历史活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所以教育改革和发展至关紧要。从国家利益来说, 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从群众期盼来看,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子女都“有学上”进而“上好学”。因此,从中国改革发端起,教育改革便首当其冲,可以说教育改革是中国改革的先导。教育在“文化大革命”中从“重视实践”走向了“生产代替教学”、“实干取代理论”的荒谬地步, 直至走向了整个教育的荒废; 而经过拨乱反正后的教育,在恢复重建学科专业的理论框架和弥补学生“知识断层”的过程中,又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 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由于不同时期中国的教育环境不同, 根据国情党的领导班子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 1985 年,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启动了教育改革的大幕。这份文件明确提出“‘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 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这是一个宏伟的战略目标。 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的教育改革论文(共3481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