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标全国卷 创新版)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 第十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考领航】( 课标全国卷创新版) 2015 届高考语文新一轮复****第十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第Ⅰ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百态的古装电视剧,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 《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 元,首也) 。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作“乌纱帽”。后来, 南朝宋明帝时, 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 也叫乌纱帽。当时, 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 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 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在《通典· 礼十二》上记载: “隋文帝( 杨坚) 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 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 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 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 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 玉饰有九块, 二品有八块, 三品有七块, 四品有六块, 五品有五块, 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 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 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 有一尺多长, 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 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 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 舆服志》上载: “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 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 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 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 翅的长度缩短, 其宽窄也改变了, 官阶越高, 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 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 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 .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 C .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成为后代的标准官帽。 D .到了明朝, “乌纱帽”作为官服装束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式成为了官员的代名词。 2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 后来这种帽子在民间和宫中都很快流行起来。 B .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 .明朝,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这是第一次通过乌纱帽的双翅来区别官阶。 D .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两晋南北朝时期, 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 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 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 .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玉饰越少,官职越小,后来因为玉石价格昂贵,就不再使用了。 C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 .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红缨帽”代替“乌纱帽”,虽然它没有成为官员的代名词,但却为巩固清初政权起了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宇文弼字公辅,河南洛阳人也。弼慷慨有大节,博学多通。仕周,奉诏修定五礼,书成奏之,赐田二顷、粟百石。累迁小吏部,擢八人为县令,皆有异绩,世以为知人。武帝将谋出兵河阳以伐齐,弼进策曰: “齐氏建国,于今累世,虽曰无道,尚有其人。今若用兵,须择其地。河阳要冲,精兵所聚,尽力攻围,恐难得志。彼汾之曲,戍小山平, 攻之易拔, 用武之地也。”帝不纳, 师竟无功。建德五年, 大举伐齐, 卒用弼策。从帝攻拔晋州,身被三疮,苦战不息,帝奇而壮之。宣帝嗣. 位,为守庙大夫。时突厥寇甘州,帝令侯莫陈昶击之。弼为监军,谓昶曰: “宜选精骑,直趋. 祈连之西。贼若收军, 必

(课标全国卷 创新版)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 第十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164 KB
  • 时间201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