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陕西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2)新人教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15 届上学期高三一轮复****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陕西版】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60 分) 1、 1893 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 “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 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 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 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2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 19 世纪 40 年代、 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西方文化的统一 3、有一个时期, 天津和上海想茶、粮食、棉制品和油料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 农民普遍发现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格,买家减少。这种典型的经济现象大规模出现于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时期 4、“ 19 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以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售价也并非贵的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B. 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C. 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由较大变化 D. 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5、“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 “高产卫星”一词, 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 1958 年有 85篇,而 1960 年只有 1篇, 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组说 1958 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家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开展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 195 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 1960 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20 世纪 50 年代, 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后者则认为 20— 30 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 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人民公社 7、 1958 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索全国民歌》的社论, 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 仅半年时间, 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 800 种。数月内旅客们在***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 5300 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 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 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间空前 8、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20 世纪 50 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 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 达仁堂只管生产, 不管销售。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 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陕西版)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2)新人教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66 KB
  • 时间2017-03-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