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3170287.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 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共 10 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 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对联的起源,就其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来说,源于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就其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来说,则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 是由对偶句嬗变而来的。古代民谣如:“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耕田而食, 凿井而饮。”《诗经》上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屈原作品中,对偶句更是不乏其例。以上各类对偶句,都含有对联对句的因素,但严格说来,都只能算作对联的影子, 还不能说这就是对联的开端。对联的正式开端究竟始于何时?以往一般都遵从清代著名联家梁章钜在他的《楹联丛话》中所言:“楹帖( 楹联) 始于桃符。”据蜀《梼杌》所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 岁除日,(孟) 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梁氏所言,即据于此。于是, 我国对联界即普遍认为“联萌五代”。但近代以来, 我国许多对联学者经多方考证, 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因此,“联萌于五代”之说是不对的,至于说“联兴于五代”则符合事实。据《晋书》记载, 张华曾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互作通报, 陆以“云间陆士龙”、荀以“日下荀鸣鹤”互报姓名。这被许多人认为是我国古代的第一联。而我们能见到的保存至今的唐代规范联作则更多。如夏民安《联人心声》中有唐太宗在藏晋祠贞观宝翰门前题的“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莫高窟发现的“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等, 还有日本人写的《史馆茗话》一书记载的唐人联“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2 到了宋元阶段,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了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哀挽联、谐音联、灯联等等。就其语言运用和表现形式而言,不但坚持了从律诗借鉴来的艺术特点,而且有所突破,吸收词曲语言变化特点,以长短句创作对联,形式更加变化多姿。同时,出现了不少联作名家,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陆游、文天祥等等。明初, 由于洪武皇帝除夕传旨, 无论公卿士庶, 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 对联创作进入繁荣阶段。清朝以后,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对联创作更是盛极一时。明清时代,由于对联融合了诗词曲赋的各种句式以及骈散并用与文白齐行,使得对联语体多样化,连同对联篇幅的增长,使其不仅可以写景、抒情,而且可以叙事、议论;不仅可以用来谐谑,而且可以讽刺。这一时期,不仅运用范围大为扩展,涌现出大批如解缙、纪昀般的联坛高手,甚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专论著作。( 选自戴本恒《对联艺术探微》,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对联起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 分) A. 我国古代《周易》所阐述的天地赋予万物的阴阳对立与阴阳互交这一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是对联两两相对的艺术哲理的来源。 B. 我国古代很多诗文里有对偶句,对联两两相对的表现形式就是起源于我国远古的民谣和古代诗文的对偶句。 C. 作者认为, 古代民谣、《诗经》以及屈原作品中的对偶句, 尽管也有对联的一些因素, 但还不能算是对联的开端。 D. 对联起于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对联界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的相关记载普遍认为对联起于五代,但作者并不赞同这一说法。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 五代时,蜀地的孟昶在除夕日让学士辛寅逊题写桃符,因为对辛寅逊的题词不满意而自己题写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B. 中国许多对联学者近代以来经多方考证,发现对联实萌于晋唐而兴于五代,否定了“联萌于五代”之说,得出“联兴于五代”的结论。 C. 据《晋书》记载,张华建议初次见面的陆云、荀隐素以对联的形式互作通报,陆以“云间陆士龙”为上联、荀以“日下荀鸣鹤”为下联互报姓名。 D. 唐代出现了许多规范的对联作品,如:“文章千古事, 社稷一戎衣”、“三阳始布, 四序初开”、“闭户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等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3 A. 宋元时期,对联进一步发展,不仅数目大量增加,而且类别除春联外,又有题赠联、书院联等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703170287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ddou01
  • 文件大小137 KB
  • 时间2017-03-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