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7届高三语文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2017 届高三语文 2 月月考试题( 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很少谈文学艺术, 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 而道则取法于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 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级、更抽象的存在物; 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 老子所说“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 2 的抽象存在, 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 而是本然, 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老子所说的“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既然“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 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 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 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老子有关道的认识, 来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正是从对草木由盛而衰的生长周期, 对水流冲击、侵蚀岩石过程的观察中,老子意识到“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和“弱之胜强, 柔之胜刚”的道理, 进而总结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律。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 而皆以自然为依归。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在《庄子》一书中, “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改变事物自然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庄子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 3 固然,“残朴以为器, 工匠之罪也”, 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造,“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 便能巧夺天工、妙造自然, 臻于“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境界。较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 庄子上述见解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更为直接。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 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 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相应地, 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观察事物, 进行创作时,其目的也不止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和描摹,而更着意于传达物象背后的理趣。进而言之, 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重神贵虚,如书法讲究神采为上,绘画追求气韵生动, 诗歌推崇意在言外等, 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1. 下列关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有深远影响。 B.“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个命题,它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C.“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 只是强调效法显现于天地、自然万物中的某种意蕴,而非其客观形态。 D.“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与 4 中国古典艺术重神贵虚的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尽管《老子》中很少谈论文学艺术, 但书中的某些用语和命题却隐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道法自然”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B. 关于“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今人容易将其误解为一个比道更高级、更抽象的存在物, 或是将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C. 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老子获得了有关“道”的认识。他认为, 万物各有其道, 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但都以自然为依归。 D.《庄子》一书善于借助寓言生动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 因而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比, 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更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还可以表述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有做到了“无为”,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B. 同为说明“道法自然”,“东施效颦”强调自然为美,而“鲁侯养鸟”则强调不能人为改变事物的自然本性。 C. 庄子虽然提倡“道法自然”, 但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 他的自

2017届高三语文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