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艺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艺心理学》授课计划第一讲导论柏拉图的灵感论第二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异化理论《手机》) 第三讲全球化理论( 《含泪活着》) 第四讲女性主义批评( 《非诚勿扰》) 第五讲精神分析批评(张爱玲) 第六讲叙事学( 《今日说法》) 第七讲结构主义批评( 《倩女幽魂》《金陵十三钗》) 第八讲解构主义批评(同上) 第九讲后现代主义批评( 《罗拉快跑》) 第十讲存在主义批评(同上) 第十一讲后殖民批评( 《花木兰》《 2012 》) 第十二讲形象学批评(《 007 电影》《黄飞鸿》) 第十三讲意识形态批评文艺心理学导论一、产生与发展费希纳( 1801 — 1887 ) * 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费希纳在晚年( 1865-1876 )运用心理实验的方法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心理学研究, 注重审美体验研究。* 自谓“自下而上”的美学, 代替了“自上而下”的美学。* 这个重要转变开辟了现代美学的新纪元,同时标志着文艺心理学的产生。区别* 研究重点:审美客体与对象——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 研究方法: 从理论出发采用演绎的方法推演出一套美学体系——从审美体验出发采用归纳的方法进行概括,得出一套观点或理论。* 研究关联: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现代意义的文艺心理学在中国同步产生,王国维是拓荒者,经郭沫若、鲁迅,到 30 年代的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走向成熟,出现了新的高潮。* 1933 年出版《悲剧心理学》(英) 《变态心理学》, 1936 年出版 1931 年完稿的《文艺心理学》是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沉寂近半世纪后,八九十年代才迎来了中国文艺心理学的春天。二、性质与对象* 文艺心理学,得名自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准确地说应是“心理学美学”、“心理学文艺学”、“现代心理美学”、也有叫“审美心理学”的。第一讲柏拉图的灵感论文艺本质论柏拉图的文艺本质论, 是以其哲学思想“理式论”为基础的。在柏拉图心目中,有三个世界:一个是由理智领悟的一般概念所组成的“理式世界”或“可知世界”;一个是由感官感知的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感觉世界”或“可见世界”,; 还有一个是模仿感觉世界而来的“艺术世界”。艺术是对理式的模仿的模仿。柏拉图认为文艺模仿的不是理念本身, 而是理念的影子—现实事物, 因此文艺只是摹本的摹本, 影子的影子, 和真实隔着三层。* 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距离真理更遥远。* 在古希腊, 艺术一般被看作是制作。诗人就是匠人。* 从知识和真理的角度, 彻底反艺术。从政治和伦理的角度看,艺术对人性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是渎神。诗歌和悲剧中的啼哭和哀叹, 狂欢失态, 这些都有失神的尊严, 失去对神的敬畏和敬仰。* 其次,艺术作用于人的感官,排斥人的思考.* 最后,悲剧中悲惨的故事情节,让人产生同情,常常能够满足人的感伤癖和哀怜癖( “女子气”) ,喜剧则培养人的小丑****气。* 因此,在理想国中,诗人和艺术家是被驱除的对象。柏拉图文论中的矛盾柏拉图贬低模仿, 视其为雕虫小技。但另一方面, 柏拉图又十分重视艺术, 他的几篇对话录反复讨论了艺术。在《理想国》(卷二、三)中,他尤其看重艺术的社会效果。柏拉图一方面认为艺术有种种弊端( 如艺术远离真理, 培养人的情感, 排斥理智思考等) ,轻视模仿。但另一方面,柏拉图又不是反对一切艺术。按其理论,他应该不反对诗人在神的操纵下的创作。柏拉图视理智为高贵, 情感为低劣。艺术迎合情感欲念, 抑制和排斥理智思考。按照这种逻辑, 柏拉图应反对一切艺术, 包括诗人在神力操纵下创造的、符合柏拉图正义理念的艺术, 因为这种好的艺术照样迎合人性的低劣部分, 滋育和培养情感。在有些对话录中, 柏拉图一反理智高于情感的主张,把情感也看得极其重要。柏拉图高扬理性,但又主张灵感说,灵感说的要义就是要失去理智,陷入迷狂,主张艺术创作的非理性。灵感论、灵魂迷狂说和神力凭附说三位一体, 灵感-迷狂-神力凭附三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构成了柏拉图独特的灵感论体系。主要见于《伊安篇》和《斐德若篇》 1、“神力凭附”说* 对灵感产生根源所作的第一种解释,也是灵感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灵感”相对立于“技艺”。他认为写诗、诵诗靠的是灵感即神力,而不是人为的技能、技艺, 单靠技艺是写不出好诗来的。技艺人人能学会, 而灵感只有神力凭附在人身上并将其灵气灌注到人的躯体中时才能得到。* 即使是同一诗人有好诗也有不好的诗。原因就在于“优美的诗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力, 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诵诗也是一样。 2、“上界回忆”说* 对灵感的另一种解释,“灵魂对天国或上界的回忆。”灵感是由“尘世事物”对真善美的“上界事物”的回忆而产生的。* 灵魂是完善的羽毛丰满的,它就能力追随神

文艺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3229029
  • 文件大小777 KB
  • 时间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