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知识及答题技巧拾零.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知识及答题技巧拾零新绛县教研室阎文虎语文知识浩如烟海,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懂得一些很有必要:用语有区别, 答题有技巧。鉴于此,我整理、编写了其中的一些要点,现罗列于此,以供大家参考: 一、记叙文 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包括:回忆录、散文、游记、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小说等,但不管何种题裁,一般都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 : 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写。 : 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最前面去写,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它的作用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在记叙的过程中,记叙的顺序暂时中断,插入一些和主题有关的情节和事情(插入的是另一件事,它不是叙述主体的组成部分),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的顺序叫插叙。其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明显, 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D. 补叙: 也叫追叙,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它有时在文中,有时在文末。它是所叙事件的组成部分(这是和插叙的主要区别),如果没有它,故事情节就会出现漏洞,就会令人不解。 E. 平叙: 又称分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件。它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头绪清楚, 有条不紊,照应得体。初中学生掌握前三种即可。 4、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a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b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C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5、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根据篇幅的长短,其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还有小小说。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之一。四大文学样式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6、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自然、社会环境)。 7、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前面还有引子,后面还有尾声。 8、小说和散文的区别,我认为主要有:( 1)小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散文没有; ( 2)小说是虚构的而散文是写实的。 9、描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 :(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 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 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e. 神态描写:人物的神态就是人物的神情姿态,主要通过人物面部的表情变化显露出来。常常与人物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语言等结合在一起。 : a.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C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a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b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c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d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总的说来,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0、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①象征; ②对比; ③衬托(人物); ④烘托(气氛);⑤伏笔/铺垫;⑥照应/呼应;⑦扬抑(欲……先……);⑧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⑨悬念; ⑩巧合。 11、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4) 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7) 以感情为线索。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语文知识及答题技巧拾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k7stf6
  • 文件大小76 KB
  • 时间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