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马克思主义哲学0000.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关注哲学的个体性, 倡导以个体主体的生活为立足点的“生活哲学”理念, 帮助教学对象思考、学****和掌握有关的哲学概念和方法。 1 、突出重点,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自学时间占 10% 2 、密切联系个体生活实际,突出方法论意义,采用案例教学方式 3 、注重双边互动,启发教学对象思考哲学问题 4 、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 5 、要求记笔记,但不要求记书本的知识框架讲义概要绪论一、什么是哲学 1 、希腊文词义:哲学就是爱智慧。 2 、罗素: A 、科学邻接着的未知领域。按此,科学的每个领域都开始于哲学的探索。 B 、科学所不能解答的问题。如: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历史的发展将引向何处?大自然是不是受规律的制约? 3、伯林( 牛津大学研究员): 哲学研究作为寻常信念基础的假定。如: 什么是正义?人生的目的何在?知识是什么?是否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人为代价换取千百万人的幸福? ( 尚可思考:个人的生活方式、学****和读书的方法等) 4 、冯友兰:哲学是对人生的反思的思想。思考苏格拉底的名言: “认识你自己”、“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无价值的生活”。例:简爱:通向桑菲尔德之路( 《简爱》第十章)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讨论:关于关羽败走麦城的思考(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七十六回) 二、哲学基本问题 1 、含义 2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人类活动的性质和哲学的性质(人类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有一个出发点的问题) 例: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际一切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3 、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导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导致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三、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即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根本内容。科学的实践观导致:辩证的唯物论、能动的反映论、唯物史观。四、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1 、认真读书、掌握理论。不要背诵字句,而是要领会精神实质。 2 、紧密联系实际。对照理解、尝试运用。讲义概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一、实践(狭义)的内涵 1 、含义:人自觉能动地改造现存世界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实践与认识即行与知,相比较而存在(两分法,图加林诺夫的三分法:认识、评价和实践) 2 、特点: 自觉能动性:不同于一般的物质过程,是有意识的自觉活动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人为何要生活? 思考:布登勃洛克一家客观物质性( 感性、直接现实性): 走出意识活动范围, 指向客观世界( 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同外部对象一样具有客观物质性) 社会历史性思考: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评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二、理解人和世界的基础 1 、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例:陆逊兵退八阵图( 《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 思考:个体主体的生活实践小王系列之:眼角的伤疤自然界:属人的、人涉的自然界 2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马克思) “根据自己本性的需要,来安排世界”(恩格斯) 价值原则:哲学的逻辑起点三、实践的结构和过程 1 、实践的结构实践主体实践中介实践客体思考:生产实践的结构,并与生产力结构相比较 2 、实践的过程确立目的和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客体、反馈和调节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目的。若干种实践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市场经济下厂商的目的及经理人的目的。从“穷庙富方丈”现象看目的概念的重要性。附:俄罗斯的“休克疗法” 1992 年1 月俄开始实行“休克疗法”,宣布放开价格和实行私有化。( 1992 年1月2日起,俄境内所有的生产资料与消费品、劳务,其价格除特殊情况外一律放开); 改革背景: 70 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长期的短缺经济,是在“ ”事件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开始的; 沉重的社会经济代价: 严重的通货膨胀、生产下降。年内零售价格上涨近 30倍, 通货膨胀率 2200% ,居民收入水平下降 44% 。“休克疗法”于 1994 被放弃。讲义概要物质和意识一、什么是物质和意识 1 、思考:在你下棋的时候,对手的思想对你来说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 2 、含义: 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被反映者) 意识:人脑的机能,客观实在的反映(反映者) 思考:“被抽象地理解的, 自为的, 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 对人来说也是无。”(马克思) 二、意识的起源 1 、自然物质的反映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趋利避害) ——>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趋乐避苦) ——> 人类意识(追求和实现价值) 2 、海克尔“生物重演律”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0000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6q1es518
  • 文件大小127 KB
  • 时间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