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储层裂缝特征测井解释方法综述.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 17卷 第 1期
1998年   3月 地质科技情报 Geo logic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Info rm ati on Vol 117  No 11M ar 1  1998卢颖忠 黄智辉 管志宁 确定方法
11211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 确定裂缝孔隙度的方法主要有双侧向法 、 光电俘获截面法 、 双孔隙度模型分析 、 次生孔隙度法和标定法等 。 实际上常用的是双侧向法 。
(1
双侧向法 用双侧向测井资料来估算裂缝孔隙度的前提是深 、 浅侧向测井曲线之间存 在有幅度差 。 而双侧向之间的幅度差与裂缝的产状 、 裂缝张开度 、 泥浆侵入及孔隙流体性质等 因素均有关 , 因此用双侧向测井资料估算裂缝孔隙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 3〕 , 比如 , 双侧向测 井资料实际上只能计算高角度裂缝的孔隙度 , 对渗透性良好的低角度裂缝 , 双侧向无差异或负 差异 , 则无法计算 。
(2 光电俘获截面法 它是利用光电俘获截面受含钡泥浆的强烈影响这一特性来评价的 。 只有当裂缝性岩石被含重晶石的泥浆侵入时 , 才可据此评价裂缝孔隙度 〔 4〕 。
(3 双孔隙度模型分析 由双孔隙度模型分析求取裂缝孔隙度的原理是 , 基于双孔隙度模
型可以得到孔隙度指数 (反映孔隙通道弯曲程度的一个参数 m =lg 〔 ΤΥ+(1-Τ Υ-m b b 〕 lg Υ
, 再 结合裂缝分配系数 Τ=Υ110-Υb
作成图版 , 通过查图版可定量求得裂缝孔隙度 〔 5〕 , 但该图版 的使用条件是假定裂缝与岩石基块孔隙是呈并联的电阻率系统 。
(4 次生孔隙度法 中子和密度测井所反映的岩石总孔隙度与声波测井反映的岩石基质 孔隙度之差即为包括裂缝在内的次生孔隙度 , 这是对裂缝孔隙度的一种粗略近似分析 。 该方法 只有当地层孔隙度较高且不含气时才较为适合 , 而且声波孔隙度往往不反映基质孔隙度 , 如在 ・
68・

水平裂缝发育带上 。
(5 标定法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利用地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 (FM I 图像解释的裂缝孔 隙度对裂缝指数曲线进行标定 , 然后再用裂缝指示曲线来反映裂缝孔隙度的大小 , 但所确定的 裂缝孔隙度只能从数量级上反映 , 因为除了存在井眼扩大 、 含其它导电矿物外 , 还因为 FM I 所 确定的裂缝孔隙度只能反映井壁的地层 , 探测深度太浅 。
11212 裂缝张开度的确定方法 从测井分析角度来讲 , 辨率范围内所有与井壁相切割的裂缝张开度的总和 〔 6〕 。 , 裂缝张开度是 根据双侧向对裂缝的响应特征来计算的 。 事实上 , 另外 , 测井 。
11213, 与裂缝张开 3〕 , 而 , 其中裂缝张开度和裂缝孔隙度本身就不好确定 。 另 外需注意 , 用测井资料确定粒间孔隙地层渗透率的问题都尚未解决 , 因此用测井资料来研究裂 缝渗透率也只能是个尝试 。
11214 裂缝发育程度的确定方法 国内有的学者主张用岩石的完整性系数 、 破裂系数以及纵 横波速度比值来描述裂缝发育程度 , 并且认为这 3个参数中用破裂系数较好 。 其使用条件为 :若有密度测井资料 , 且质量较好时 , 就选用破裂系数 ; 若没有密度测井资料或质量太差 , 则选用 完整性系数或纵横波速度比 , 但在使用纵横波速度比时 , 还需注意由岩性差异引起的系统误 差 。 存在的问题是这些参数不能反映高角度裂缝 、 溶洞 〔 6〕 。
11215 裂缝产状的确定方法 在常规测井资料中 , 目前主要用双侧向测井和地层倾角测井资 料来估计裂缝产状 。 双侧向测井的幅度差随裂缝的产状不同而不同 , 故利用其幅度差可近似判
断裂缝的倾角类型 , 即高角度裂缝 (倾角大于 75°
和低角度裂缝 (倾角小于 67° 。 利用地层倾 角测井资料可估计裂缝走向 , 并大致判断出裂缝为低角度 、 斜交 、 高角度等类型 〔 3〕 , 但只有当裂 缝面通过井轴时才能由电导率异常检测 (DCA 的方位频率图正确确定高角度裂缝的走向 〔 6〕 。 井中电视和地层微电阻率扫描能够确定裂缝的倾角和走向 。
另外 , 在碳酸盐岩储层中 , 还可以利用深 、 浅双测向的电阻率比值大小来近似估计裂缝 (高 角度裂缝 的径向延伸深度 〔 6〕 。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双侧向测井资料确定裂缝性地层裂缝参数时
有一个重要的前提 , 即先要准确地识别裂缝及其产状 , 否则计算的结果没有意义 , 甚至会产生 极不合理的结果 。 由此可见 , 这些常规评价方法都是对复杂问题作了简化 、 近似 , 是在均质 、 线 性 、 理想的条件下进行解释的 。
2 人工神经网络法
211 识别裂缝带的方法
人工神经网络法识别裂缝带的特点是

储层裂缝特征测井解释方法综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59 KB
  • 时间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