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_0.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摘要: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 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 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关键词:后浇带设计施工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 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 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 2 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 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 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 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 或低层) 裙房之间, 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 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 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结合工程实践, 谈谈笔者的看法。一,后浇带的设计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混凝土规范第 条)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 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 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 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 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 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除在施工 3 阶段设置后浇带外, 应该加强地下室顶板及地下室外墙的配筋, 建议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 % , 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 一般 10到 16 即可, 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 宜不大于 150mm ,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必须指出的是, 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 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 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 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 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 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但应注意, 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时, 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温度应力集中部位, 并应制定严格的技术保障措施, 保证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微膨胀剂的配合比准确, 结构设计应对地下室结构各部位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提出明确要求。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

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_0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27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