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德育原理-易连云》读书笔记.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1 《德育原理- 易连云》读书笔记与批注本书内容简介本书立足于当代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对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系统梳理。作者简介易连云,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篇变革与困惑:当代学校德育的境遇 1. 学校德育的时代背景: (1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①物质产品极大丰富②物质生产技术日新月异③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2 )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对社会道德的影响①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丰富了社会道德的需要; ②高速运转的社会形成了对道德和教育的迫切需要; ③以物质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道德的挤压。(3 )社会变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①社会变迁对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 社会道德从以血缘家族为中心走向以业缘为中心,社会道德的监督作用和约束作用逐渐减弱; ②社会变迁在改变整个社会道德大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家庭环境:小型家庭的需求变化增大,表现出更强的独立个性。(4 )社会信息流通的飙升对社会道德的影响①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思想道德影响的传播途径; ②新媒体技术对社会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巩固了开放与平等的思想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鼓励了人们的主体参与性; 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帮助人们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 又增加了信息鉴别的难度。 2. 冲突与融合中的价值理念(1 )人本思想不断深化 2 2 (2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3 )科学思想与人文思想有矛盾,又相互融合(4 )多元文化宣传导致多元文化主义,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5 )共同理想与信仰的缺失(6 )社会责任的泛化与不确定 3. 个体道德发展的矛盾(1 )不确定的道德观念(2 )确保共性与崇尚个性的融合(3 )平等的权利与责任的日益重视(4 )社会与个人选择的艰难现代社会宽广的选择范围带来了选择的困境; 如何确立正确的选择态度。感想: 社会发展了, 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会受到不同层度的影响, 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德育问题上, 教育者如果还是因循守旧,那么德育效果显然不会出现理想状态。 4. 学校德育理想的失落(1 )价值关怀的缺失①学校知性论德育范式对人生价值的忽视; ②社会焦躁与功利思想对人生价值的忽视; ③矛盾的价值观念对明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损害。(2 )德育层次性的模糊①道德教育是道德理想与道德规范的结合,而学校教育只找到了道德规范的教育途径; ②忽视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层次性; ③学校德育本应该是道德理论层面和道德实践层面相结合的活动,但学校德育更多地停留在了知识理论层面上,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3 )教师的“去圣化” 3 3 ①教师称呼的泛化暗示教师“去圣化”; ②教育的工具化技术化取向致使教师片面发展; ③专业片面发展的教师缺乏立志崇高的愿望; ④教师缺乏承担起崇高职责的自信。 5. 德育与生活的背离(1) 德育观念陈旧, 显然实行封闭式的德育行不通了, 需要注入时代性的内容; (2 )着力于遵守规范的德育目标,把“明了”与“服从”定格为德育目标显然不合时宜。(3 )学校教育的目的本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是把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分割出来实在不妥,让德育专业教师孤军奋战更是不妥。(4 )现代家庭生活模式减少了儿童所急切希望的同辈陪伴与社会化经验,这让学校营造的德育情境显得苍白乏力。感想: 曾几何时, 就听见大家感叹: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育了, 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一出校门就不管用了, 孩子们哪里能用心学呢?费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呢?我们的教育确实不成功, 小学生比初中生像样, 初中生比高中生像样, 高中生比大学生像样, 仿佛我们的教育是把学生越教越不像样, 你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么?我们的教育的确存在层次性模糊问题, 不同学段要求应该不一样, 要让孩子们做得到而且要在相应的年段养成良好的****惯, 这样一点一点积累, 才可能把小树培育成真正的大树。而且, 当下, 孩子们把老师不当回事儿, 不知何时社会把老师从“圣坛”上拉下来了, 家长、学生都能辱骂老师甚至于对老师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老师们没有了职业神圣的优越感,唯有的就是委屈、郁闷以及受伤的心灵。 6. 德育中师生关系的失衡(1)“强势教师”和“白板学生”的误解①对教育功能的自大造就“强势教师”; ②“强势教师”设定下的师生关系: 教师灌输道德规范, 学生成了“美德袋”。(2)“中立教师”与德育的放任无作为:放弃对学生的道德理想和价值意义的 4 4 引导,导致学生的道德主体精神的发展处于虚无飘渺的状态。 7. 德育评价的失调(1 )德育评价标准的多元或双重(2 )德育评价主体的分裂(3 )德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感想: 在学校教育中, 对孩子进行思想工作往往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在课堂上

《德育原理-易连云》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llap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1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