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doc1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摘要: 针对高师“教师教育”偏重知识技能训练与考评,偏离中小学做人教育宗旨的现状, 本文以教师教育群体中“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为主体, 依据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 从价值定位的视角入手, 探析这一群体古今职业使命与价值认同问题,简析中国第一代教师群体――“师士”的“道德楷模”与“天下己任”的职业职能,以及“师道尊严”的社会认同,肯定其“师”之价值,厘清其“士”之利弊。关键词: 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职业使命教师教育问题在大陆全面展开,历时 15 年之久,可是教师教育者的独特职业使命依然模糊, 严重影响这一群体职业价值的社会认同。本文先从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谈起, 略论教师概念的界定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这一群体的认识有密切关系。中国之“师”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巫觋,包括军事统帅、祭祀主宰与王者导师等多重意涵。真正的“教师”诞生于春秋时代, 以孔孟荀为代表, 他们基本不隶属于任何阶级, 没有任何经济实体, 凭借“思想与信仰”谋道育人, 或凭借知识技能谋生教书, 是一个悬于上下层之间的独立阶层, 堪称中国第一代教师群体①。角色定位的关键是价值定位。孔子的“志于道”、“弘于道”与“安贫乐道”;孟子的“无恒产有恒心”、“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与“善养浩然之气”, 都将教师定位于以道德楷模影响学生的灵魂导师。荀子认为: 2 “师者, 所以正礼(“礼”是“道”制度层面的表述)也。”即教师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导引学生礼仪行为的实践者。可见先秦教师首先是通过“克己”、“成己”达到“内圣”的理想人格, 再以潜移默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默会中建构自己的做人理念, 亦即今天常说的“润物无声”式的教育。这是先秦教师群体对自我身份与角色的认定,“天地君亲师”宇宙五圣之一的地位也因此而确立,“师道尊严”的社会认同也因于此。东汉扬雄依然延续如此教师定位:“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师者,人之模范也。”②意思是说:教师是决定青少年命运的人,是世人行为的模范。教师这种圣贤楷模定位延续到唐代韩愈的“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与“传道, 授业, 解惑”的敬业精神。所不同的是回到“师士”地位的韩愈, 希望借助教育力量和教师风范, 匡正魏晋以来的浮糜风气, 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以学风导引世风, 以圣人的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秦汉教师群体将自我身份认同扩展到社会角色定位的过程,自觉承担起“再使风俗淳”的社会职责。宋明理学时代,以张载为代表的“师士”群体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续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主张。宋明师士认为自己不仅是道德主体与文化主体, 而且是国家政治主体, 民族危亡之际, 理当承传“天下己任”的社会角色认同。直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道德楷模”与“天下己任”成为中国古代师士建构群体尊严的两大角色定位,“师道尊严”与“尊师重道”的社会认同达到中国古代顶峰。直到 199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界定为:“教师 3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养的使命。”③教师角色依然定位于“教书育人”的“专业人员”,教师离开“士”位又回到“师”的定位。纵观古今教师角色定位发现:古代教师常为“师士”,亦即“师”与“士”(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