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doc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doc1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摘要: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也是作品原作者与目标读者、源语言与目的语言的媒介, 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译者主体性使得译作都不可能完全忠于原文, 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以及译者的个性特点。本文以《呼兰河传》和《染布匠的女儿》为例, 从译者主体性的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个层面, 比较分析葛浩文的这两部作品, 以供翻译研究参考与借鉴。关键词:译者主体性;葛浩文; 《呼兰河传》; 《染布匠的女儿》 1 引言翻译就是用译语传达原语所表达的意思, 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在跨语言文化交流中, 翻译起着非常关键的桥梁作用。通过译者的语言转换, 目的语言的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源语言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状况、文化发展、精神启迪等内蕴, 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与民族, 可以畅通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说, 翻译活动密切了世界各国、各地域的文化交流,使得人类的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译者、文本与读者是翻译这一动态活动的三大主要因素,但是,长期以来,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起到的主体作用及其意识形态活动, 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其文化地位也往往被边缘化。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 在语言学研究的推动下, 翻译研究也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70 年代后, 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文化转向,苏珊? 巴斯奈特( Susan t )和安德烈? 勒菲弗尔 2 ( Andre Lefevere )在其著作《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 Translation , History and Culture )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关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Cultural turn ) ,从此,翻译的主体性开始得到翻译研究界的关注。翻译研究的重点,也从以往的“忠实”、“对等”转向译者主体地位的发挥。译者在翻译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成为众多学者倾力研究的热点, 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也进入了全盛的时期。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 也是作品原作者与目标读者、源语言与目的语言的媒介,是具有创造性的主体。译者在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会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 进行选择与适应, 其个性特点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在译作中, 这些都使得译文不可能绝对忠于原文, 而是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有了更多的发挥和创兴。译者主体性这一点,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呼兰河传》和《染布匠的女儿》是葛浩文早期和近年的两部译作,前者出版于 197 9 年,后者出版于 2005 年,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三个层面,比较分析葛浩文的这两部作品。 2 葛浩文及其翻译观概述葛浩文( Howard Goldblatt )是美国当代文学翻译家、汉学家,被誉为“公认的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首席翻译家”。葛浩文是翻译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翻译家, 翻译了包括萧红、杨绛、冯骥才、贾平凹、李锐、刘恒、苏童、毕飞宇、姜戎、王朔、莫言等几十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优秀文学作品, 例如, 萧红的《萧红小说选》、贾平凹的《浮躁》、李锐的《旧址》、王朔的《玩的就是心跳》、苏童的《米》, 以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和《酒国》等, 都是其非常卓越的译作。在中国 3 文学作品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葛浩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葛浩文的翻译严谨而讲究, 清晰而准确,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