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将“文眼”作“课眼”.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将“文眼”作“课眼”.doc1 试将“文眼”作“课眼”[摘要]“文眼”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课眼”, 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使教学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学《桂花雨》一课,教师可通过复活“文眼”语言,再现“文眼”意境,拓展“文眼”诗意等手段,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涵。[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课眼文眼[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 2016 ) 31-073 “诗眼”“文眼”之说,我国古代文论历来有之。它们往往为诗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对文章结构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或对文章主题起到了揭示作用,常常能使诗文通篇皆灵动,熠熠而生辉。笔者认为,这些“文眼”完全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课眼”,并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让文字的芬芳诗韵弥漫开来。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第七册中有一篇课文《桂花雨》,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琦君。文章以纯美、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作者的童年生活画卷,充满了对芬芳桂香的回味、对摇花之乐的追忆、对故土乡情的眷恋。文中的一首小诗“细细香风淡淡烟, 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尤其值得回味。虽然在文章中。小诗仅是以父亲“口占一绝”的形式出现, 却暗合了全文的内容, 隐含了乡情、乡韵, 以此可以辐射全篇,从中也可以品味出萦绕在作者心头几十年的情感和意蕴。在我看来, 2 这正是全文“文眼”之所在。为了让学生感悟琦君富有诗意的乡情、乡愁, 我试将此“文眼”作“课眼”,让小诗作为一节课的主线,通过复活诗句,再现诗境,拓展诗意, 与学生一起还原诗意的文本,引领他们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家园。一、复活“文眼”语言,穿越时空界限,拨动心弦课堂就从“细细香风淡淡烟”开始――师:这句诗让你联想到课文中描绘的哪个场景?(出示相关段落)谁能用朗读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场景? 师: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1 :我仿佛看到父亲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点上一炷香。生2 :我好像闻到了淡淡的檀香。生3 :这檀香里似乎还夹着点桂花香。复活诗的语言是以诗为“课眼”构建课堂的前提。这首诗中,“细细香风淡淡烟”恰巧是文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我选择诗文互读的方式切入本课的学****将诗句的理解还原到具体的创作场景中。如果仅靠品味文中场面描写的语言, 或者单就诗句而解释诗句, 学生是绝不可能有如此细腻而丰富的感受的。前者场面虽细致,却缺少诗情, 后者有诗情, 却流于玄妙。正是这诗文互读点燃了学生的诗情,将“檀香里似乎还夹着点桂花香”的微妙感觉激活了,可以说是穿越了时空界限, 拨动了学生心弦。二、再现“文眼”意境,随缤纷花雨,触摸诗情如果说萦绕于琦君心头的那淡淡花香是悠远而写意的, 那么帮大人抱 3 着桂花树摇花的那份记忆就是真切而写实的。为了让这群缺少体验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儿童解得摇花乐, 花雨缤纷入梦甜”的乐趣, 我紧扣文中的“缠”字,为学生再现了诗意的情境。师: 现在, 我就是妈妈, 你就是小琦君, 你想去摇桂花, 打算怎么说呀? 问题一出,学生们的热情可高了:“妈妈,你看,满树的桂花开了, 多漂亮啊,就让我出去玩玩吧!”有的学生甚至还拉着我的手,扭动着身姿,撒起了娇。(一阵欢快的音乐响起,我请学生们站起来) 师: 我们一起来摇桂花吧。桂花落在哪儿了?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生1 :我看到楷文的头上都是

试将“文眼”作“课眼”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107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