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1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词语组块,感知诗意 1 .复****词语暮春三月黄鹤楼孟浩然李白杨柳依依飞檐凌空誉满天下饯行繁花似锦俯临长江令人敬仰脍炙人口 2 .请选用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谁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一遍。【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敏感点。《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美、景关、情深的文章, 因此, 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精选文中词语, 并按块重组, 每组围绕一个意思, 学生读词的同时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积蓄情感。“背古诗”这一环节通常是古诗学****的最后环节,而笔者之所以将这一环节提前,主要是尊重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 因为他们对这首诗内容都很熟悉,早已烂熟于心。二、读诗质疑,自主释疑 1 .不需要老师讲授,同学们便能自然吟诵,这就是名诗的魅力。可当我们再对这首名诗细心揣摩时,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 ( 学生质疑略) 2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以“文包诗”的形式出现的,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文中已经作了较好的解释, 只要大家潜心读文, 相信这些问题一 2 定能迎刃而解。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用笔把找的答案在书上标出来。【设计意图】‘‘文包诗”这类课文应该遵循“学诗为主,以文解诗, 借文悟情”的原则。尽管学生能熟练背诵古诗, 但并不能说明他们都能读懂古诗, 因而在读诗质疑这一环节依然会精彩纷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文本, 潜心会文, 既体现“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又符合“文包诗”教学的特点。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所以,文中说“顺江东下”,而这里的“西辞”,又可以说作“辞西”,“西辞黄鹤楼”,即“辞去西边的黄鹤楼”。 2 .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1 )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描写的是“烟花三月”的景色? (2 )诗题说的是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却说孟浩然“下扬州”,这是为什么呢? (3 )结合示意图,品味“下”字。 3 .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 )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诗句的意思。(2 )强调“尽”的意思是“消失”。【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是学****古诗的第一步。“文包诗”最大的特点是把诗意融于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之中, 因此, 只要学生认真读“文”, “诗”与“文”便能一一对照, 初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但对于古诗中有一定难度的词语,如“西辞”“下”“尽”等, 教学时, 则需要多花一些工夫,指导学生理解到位。四、披文入境,领悟诗情 3 1.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名诗, 虽然只有 28 个字, 但字字传递着朋友间的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 2 .这份深厚的情感就蕴藏在他们不经意的动作、朴实的话语中。默读课文,用笔画出这些词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 .交流自学情况。(1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一会儿……依依惜别之情。 1 .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1 )联系课文,说说这句诗的意思。(2) 了解“故人”: 李白所称的“故人”是谁?你们了解他吗?谁来背背他的作品? (3 )理解“西辞”:①课文中明明说孟浩然“顺江东下”,古诗中怎么会是“西辞”呢? ②运用图示法理解“西辞”。( 出示标出武汉与扬州的地图)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她位于长江之畔, 是湖北武汉的一大胜景,而孟浩然要去的扬州城在武汉的东边。①引导学生从动作中感悟人物心灵,体会人物情感,并畅谈感受。②这些动作看似波澜不惊,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xiong01
  • 文件大小105 KB
  • 时间2017-05-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