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不求模式但见精神.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不求模式但见精神.doc1 不求模式但见精神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语系中的不老话题。虽然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漫天飞,但真正做到深化改革的并不多,能够始终坚持改革的更少,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并卓有成效的就更是凤毛麟角。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作为贵州省的百年老校,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有过一些思路, 提过一些理念, 但一路走来, 驻足回望, 能得到大家普遍认同和共同追求的课堂精神仍有匮乏。一、改革背景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始建于 1915 年,是贵州省一类示范高中,现有学生 4747 人,教职工 352 人。作为贵州省的百年老校,遵义四中历史悠久,沉淀厚重,继承了许多年轻学校所不及的优良“血统”和品质。但是,就像一个德高望重的人,背负盛名难免步履沉重,也难免潜藏危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光环掩盖下的虚弱。名校老校几乎都在精英教育的时代有过辉煌的办学业绩, 是一个区域内有过较大影响力的学校。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办学条件优势, 特别是良好的生源条件给学校带来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因为名校老校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升学率较高, 因此获得的几乎都是赞誉和追捧, 集各式各样的荣誉于一身, 一俊遮百丑, 良好的办学效益遮蔽了老化钝化的体制,但荣耀的光环下有掩盖不了的内在虚弱。二是经验带来的观念固化。厚重的历史在沉淀厚重文化的同时, 也沉 2 淀了一份自满、固执和保守。名校老校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但是同时, 传统****惯和经验形成的惯性深重, 自我感觉良好, 很难产生来自于自身的批判与否定,因此改革和创新面临着较大的阻力。三是教师的功臣意识和名校优越感较强。名校老校享有荣誉和具备资历的教师数量多, 影响力大。学校的呵护、学生的尊敬、社会的推崇既可以成就教师的荣誉, 也可以助长教师的自傲。不少教师常常以曾经取得的成绩和荣誉为骄傲, 在功臣意识和名校优越感支配下产生了舍我其谁的自负, 以自我为中心, 不愿关注时代变化, 对标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危机感没有普通学校的教师那么强烈,因此很难产生“空杯心态”。而在今天, 当教育生活面对“双新”――新常态和新高考的挑战时,特别是福利待遇被规范之后, 有些教师内心失落, 心生抱怨, 甚至对政策、对改变产生了消极抵触的心态。四是新老融合的认识误区。人们常常认为, 有资历有经验者缺乏创新精神, 有创新精神者缺乏经验和资历, 所以老校总是在不断强调新老融合, 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做“青蓝工程”,做“传帮带”。但事实上, 就像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存在就是合理,没有代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落后和停滞。新老融合其实是个伪命题, 甚至是谬命题。一个学校, 越是强调新老融合, 对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就越是不利, 就越是压制了青年教师的发展和个性彰显, 最终很难实现多维发展和创新发展。承认新老差异, 各显其能, 各美其美, 才能美美与共。不纠结于新老融合, 应该是老校的明智选择。面对这样的危机, 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冲出重围, 负重前行, 让老校 3 重新焕发活力。那么, 冲出重围的出口在哪里?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的切入口在哪里?经过反复调研, 学校确定, 把教学方式的革命作为学校整体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从改革课堂入手, 通过课堂观念的转变来寻找老校逢春的契机。只有打开这个通道, 观念的藩篱才能冲破, 思想的闸门才能打开, 学校综合改革才有基础保障。二、改革思路课堂改革,首先要研究

不求模式但见精神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jmvg964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