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晚明小品文看山水审美活动对审美主体的要求.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晚明小品文看山水审美活动对审美主体的要求.doc1 从晚明小品文看山水审美活动对审美主体的要求摘要:晚明是启蒙思潮兴起和审美意识高涨的时代,也是小品、散文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其中, 大量的山水小品文反映了晚明文人在山水审美活动中某些共同的偏爱, 表现出这一群体特有的山水审美趣味, 指出山水审美活动对审美主体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审美鉴赏力。关键词:晚明;小品文;山水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基本要求中国人早期对山水的认识趋向于实用性, 从人类生存和生命繁衍的角度认为山水是生命之根、物产之源,而后渐渐认识到山水的审美价值。司马相如作赋就往往先铺叙山川之奇丽, 继而陈述物产之丰饶, 罗列宫室器物歌舞饮食等种种华美, 这一套路随后逐步定型, 其中也隐含了山水之美为天下美之渊薮的意味。山水的审美价值在山水审美活动中实现。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山水这一审美客体的认知和评价都是各不相同的, 只有当境与心融, 时与意会之时, 方能悠然而适, 泰然而安。山水固然应有其美的一面, 但若无能领略其美之人登临,则必不能尽游观之乐,更不能获得山水审美的愉悦。山水审美活动对审美主体有一定的要求, 总的来说审美主体要有基本的物质保障,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另外还要看主体对自身才智如何分配。人与山水的审美关系在审美心理活动中表现为心与境、情与景的关系,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交流融会。诚如程敏政所言“彼摘要: 晚明是启蒙思潮兴起和审美意识高涨的时代,也是小品、散文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其 2 中,大量的山水小品文反映了晚明文人在山水审美活动中某些共同的偏爱, 表现出这一群体特有的山水审美趣味, 指出山水审美活动对审美主体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审美鉴赏力。关键词: 晚明; 小品文; 山水审美活动; 审美主体; 基本要求酣于富贵者, 既不暇为; 累于贫贱者, 又不能为; 懵然弦诵者, 又不知所以为”。只有那些明达之士,“才足以有为, 而不尽为, 故常有余功。智足以知趣, 而无所于累,故常有余巧”(陆深)。明代中后期的文人雅士尤为乐山爱水,他们将对山水的向往付诸实施, 登高临远, 探幽履险, 不仅“以性灵游”,更“以躯命游”, 其山水情思在传统积淀中又注入了时代的色彩。其山水审美趣味的形成, 与当时经济的繁荣和地理交通的发展不无关系, 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审美主体的尚志情趣、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晚明文人在游赏山水的审美活动中, 对自然山水美景有着直观的感受和理性的认识, 常把形象的描绘和精湛的议论糅合在一起, 既有耳目的愉悦,更有超越与自由的感悟。他们认为“心境之佳方能见物境之美”。概括来说,晚明文人认为山水之美在虚静、在闲旷、在灵慧。先秦诸子中老庄皆好谈“虚静”。《老子》第十六章谈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 天道》中也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 圣人之心静乎, 天地之鉴也, 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 寂漠无为者, 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晚明曹学? 缃枨叭诵榫仓? 说来探讨山水审美心理问题,提出了“心虚神适”的观点。竟陵派也是最好言“静”,若不是“静者领斯山, 意匠妙经营”( 钟惺), 那便是“广楹散喧阗, 密坐还渊 3 静”( 谭元春)。在山水之间, 人的精神特别易于进入一种无欲无求、无得无失、无功无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 使得事物的一切美好和丰富展现在眼前,这是自然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一切艺术的本质。封建社

从晚明小品文看山水审美活动对审美主体的要求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5-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