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词语运用看《桃花源记》主旨的暗示.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词语运用看《桃花源记》主旨的暗示.doc1 从词语运用看《桃花源记》主旨的暗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为世人推崇。它描绘了一个风景怡人、安定自由、民风淳朴、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苏教版语文教材将它编入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单元。陶渊明借这篇文章,抨击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 表达对这样一种现实的不满, 将美好期许诉诸笔端, 寄怀心中的理想。实际上,有关《桃花源记》的主旨,研究者的说法颇多。结果显示, 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 或认为它体现道家的哲人情思, 或是兼有儒家用世之心, 或是一种“乌托邦”式的隐逸精神, 或是缓解苦闷的情感宣泄,或是佛家大乘精义的表现,或是自然观中渗透有小民思想。那么, 课堂之上, 如何带领初中生通过现有文本, 一步一步探寻到共性的、可感的思想内容?我认为, 只有精读文本, 细读文本, 透过触摸文字,理解作者精准的用词和精心的构思,才可以自然有所感悟。故事的结局是众所周知的,渔人和太守“遂迷”;刘子骥“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据此,学****本课时,产生了两个主要问题。一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要去找寻桃花源? 通过和学生共同走进文本,赏析、品读相关文句,得出以下认识: 首先,桃花源有绝妙的自然景观。“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眼前浮现的可以算是只有山水画中才能得见的画面,渔人置身桃林之中,享受到的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新鲜艳丽的草,落 2 满一地的芳香明媚似地毯般柔软厚密的花瓣。想必任何人不会拒绝行走在这样梦幻的环境中。其次,桃花源内是极乐的圣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居有定所,皆有所养,肥沃的土地,自由地耕种,清澈的池塘, 鱼虾颇丰足, 闲来还可以养蚕, 喂给它们足够的桑叶, 静静等待抽丝烧茧,给家人添置新做的衣裳;竹林里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无论是将它作为家前屋后的风景,还是门前的篱笆院落,抑或制成竹笛,兴致而起, 吹奏一曲, 也是常有的事情。“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放眼望去,所栽作物,满是绿意。“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乐得颐养天年,享受儿孙绕膝之乐;儿童乐得嬉戏玩耍,调皮捣蛋。“便邀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听说有客到访, 乡人纷纷拿出家中的佳酿, 去鸡笼抓鸡, 去鱼塘捞鱼, 去鸭棚取蛋, 去菜地割韭, 现场烹调, 美味佳肴一一端上, 摆出酒席, 迎接来宾。好客的乡人还嫌不够, 每一家都争着抢着邀请渔人,生怕怠慢了这位远客。作者通过精妙的用词, 多用四字词语, 运用对仗和句式的变换,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胜景, 这里拥有一派安乐祥和的氛围; 这里自由恬静,人与人之间没有纷争,没有对立,没有等级;这里只有勤劳善良、热情、淳朴、友好; 这里景美令人醉, 人美令人赞, 这里的一切是世人追崇的美好图景的缩影。通过品读这些词句, 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感, 参与到渔人、太守、刘子骥的探寻活动中, 从而真切地感受到桃花源如诗如画的境界, 感受到桃花源内的异常美妙。 3 同时, 我们还产生了第二个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找寻桃花源,却“终无果”,“再无问津者”呢? 对文本的细读过程中,我们探寻得出了以下认识: 陶渊明的笔端, 运用了一些修饰语, 暗示了桃花源的不寻常, 也暗示了桃花源的探寻实属不易。既然是一个“虚构”的世界, 那么作者颇费一番心思, 在描写的过程中尤为讲究词语的运用

从词语运用看《桃花源记》主旨的暗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