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人格本位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培养模式研究.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人格本位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培养模式研究.doc1 以人格本位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培养模式研究摘要:人格的塑造和完美是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本文以人格本位理念为核心, 着重研究了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与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相统一的培养模式问题。主要培养模式包括转换角色教学模式, 强化研究型教学模式, 系统化任务实践教学模式。其中转换角色教学能够增进师生感情及相互的尊重理解, 实现师生互补; 强化研究型教学, 为学生提供研究创新机会, 提高学生应用和创造能力; 系统化任务实践教学, 增进学生之间团结合作氛围, 提前适应社会的合作性和挑战性。同时本文具体给出实施方法, 该方法已在教学中进行多次尝试, 收效显著, 成绩斐然, 在这里与同仁们共勉。关键词:计算机公共课;人格本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 2014 ) 50-0244-02 一、引言最早提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完美人格”的是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人格本位作为一种教育理念, 是一种追求健全人格的教育。这种理念强调的是“本位”意识。“本位”这是根本的位置,也就是要把健全的人格作为最根本。人格本位是人格的塑造和完美, 已经是很多高等院校教育的根本, 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在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教育中, 人格教育是 2 最根本的教育。重视人格本位的教育, 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素质教育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北京吉利大学创始校长罗晓明在他的著作《大思想人格本位》中提出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高度肯定。“人格本位”教育思想被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他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思想的精华, 强调了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学生“做人”。近年来,国外教育如美国、日本也相继提出了“人格本位”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这种评价并不仅仅是对学生学****成绩, 还包括对学生道德精神、文化素养、个性品格方面的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本文将研究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与人格本位的教育理念相统一的培养模式问题。在本科教学中, 我校开设的高等工科院校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和《C 语言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课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其各种常见应用软件操作,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实现及调试能力, 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增强解决问题的编程实践能力, 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解决工程问题、科学技术问题奠定基础。此类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 这些刚刚体会完激烈高考的成功才子, 难免要休养安顿一番, 他们中大部分人缺乏学**** 没有了高中阶段的勤奋苦读, 缺乏学****动力。由于大学阶段的学****过程教师不再陪伴左右,故而尊师的美德在大一新生的心目中已被淡漠。此外,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 学生缺乏团结合作精神, 唯我独尊。为把我们的 3 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性、崇高性、坚定性和创新性等现代人格特点的优秀人才, 课程教育中人格本位的教育是不容忽视的, 人格本位理念亟待被贯彻实施。二、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本文研究目标是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对象出发, 贯彻人格本位教育

以人格本位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107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