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出路.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出路.doc1 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摘要】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看, 价值观教育无疑是中国教育存在的前提。但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 价值观教育长期处于模糊化、边缘化的困境。原因之一是对价值观教育的必然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自洽性原则认识模糊。只有重视价值观教育固有的三个原则, 才能改进现状, 走出困境。《纪念白求恩》就是很好的例子。【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实践;困境;出路;必然性;实践性; 自洽性;原则;纪念白求恩【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在中国教育理论的语境中, 价值观是教育的基石。文以载道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韩昌黎所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即强调价值观是教育本身存在的前提。反映在现行法律法规中, 则是《义务教育法》第 36条――“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以及《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课程目标――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今天, 这些本来无可争议的原则, 却正遭受现实的挑战。在教育实践中, 价值观教育频频陷入边缘化的困境。在文明冲突和话语权争夺战的大背景下, 这固然可算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此消彼长的必然反映, 但究其成因, 则是长期以来对于价值观教育三大原则――必然性、实践性和自洽性重视不足所造成。关于教材《纪念白求恩》的存废之争就是典型的例子。反方认为“毫 2 不利己,专门利人”有“强迫”之嫌;而文章又过于简单,“小学中年级学生也能读懂”,因此应该舍弃。而以刘国正先生为代表的正方则逐条否认。这次争论一方面清晰、直接地反映了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困境, 另一方面也为价值观教育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契机。本文以争议为剖析样本, 从价值观教育三原则入手, 尝试对如何走出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价值观教育的必然性原则价值观是任何思想体系的基础, 这也就决定了价值观教育在相应教育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重要性完全来自其内在属性, 并不受外界尊抑褒贬的影响, 这就是必然性原则。用中华文化传统来表述, 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大道,或者说价值观,它无所不在,是衡量世界的标准; 它无时不在, 是指导行动的尺度; 它既是历史积累的宏观规律, 也是行之有效的微观原则。所以,当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价值观的时候,这种教育确实不容忽视。首先,我们知道中外教育传统都十分重视价值观教育的必然性原则。孔子的教育强调“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苏格拉底则直言“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他们都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反之, 削弱价值观的教育必然导致教育核心的缺失, 把某些技能的培养当成教育的主要目标, 其结果无非是制造一台社会机器, 而不是培养一批社会人才。其次, 我们注意到西方学校教育是从教会教育系统中分离出来的世俗部分,正如《圣经》所载“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西方社会的 3 价值观教育存在双重来源――最主要的社会公共价值观和道德观仍由教会提供,而学校里的价值观教育则受到极其严格的监控和限制。例如:芝加哥大学就明文规定教育仅限“与教育使命相关的议题”,理由是“大学的目标特定且有限, 故不可能对社会时事议题采取集体行动, 而不危及自身的生存及效率”。因此不管是作为整体的大学,还是作为个人的教师都被禁止鼓吹除了学术观点外的个人的、政治的或者道德等方面的价值观。这无论与中国的传统相比,还是在现实的天平上衡量,情况都截然不

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iaxidong_01
  • 文件大小109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