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析戏剧冲突多样性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分析戏剧冲突多样性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doc1 分析戏剧冲突多样性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一、教参关于《雷雨》中戏剧冲突的解说在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这部戏剧的戏剧冲突这样解释“课文一共有两场矛盾冲突, 第一场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 第二场主要是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对于这两种冲突的实质, 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另一种认为冲突的实质是大家庭内部的罪恶。”对于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 教师用书也定位为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一个冷酷、虚伪、残忍、奸诈的人。鲁侍萍则被归纳为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是一个善良、正直、备受屈辱, 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的人。而鲁大海则被解说成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进步工人。学生手中的资料书也秉持这种说法, 它们把戏剧的矛盾冲突归结于阶级斗争, 他们的语言、动作行为都是由于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而造成的。因此把这部戏剧的主旨解说成是一部反映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 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本性, 抨击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一部经久不衰,具有极高艺术魅力的话剧被肢解为一部反映阶级斗争、宣扬政治意图、为政治服务的话剧。剧中的人物也带上了政治色彩, 成为政治斗争的典型形象。这种剔除文学艺术审美的教学方法, 不仅使这部话剧失去了它原有的文学性, 还使学生感受不到剧中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 和人性的多面性, 更品味不到剧本的艺术美和艺术感染力。这不仅违背了语文新课标中对于戏剧阅读与鉴赏的有关要求, 同时也违背了曹禺先生创作的初衷。二?p 引导学生深入发掘《雷雨》的戏剧冲突 1950 年 10 月,曹禺在《文艺报》上发表文章《我对今后创作的初步认识》说:“我的作品对群众有好的影响吗?真能引起若干进步作用么? 这是不尽然的。《雷雨》据说有些反封建作用,老实讲,我对反封建的意义实在不甚了解。”“这里没有阶级观点,看不见当时新兴的革命力量,一个很差的道理支持全剧的思想, 《雷雨》的宿命论观点,它模糊了周朴园所代表的阶级的必然灭亡。”这就说明在创作《雷雨》之时, 作者并没有阶级观点, 作者要反映的也不是政治斗争, 剧中人物的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戏剧冲突也不是在为政治目的张本。他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很差的道理”。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看到《雷雨》戏剧冲突的政治性而忽视它的文学性。对于它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也不应只从政治角度去解读, 还应从文学审美的角度去对文本进行解读。把作品回归作者的创作初衷, 回归文学的本质。这不仅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只有运用审美的眼光重新解读作品的戏剧冲突,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所以,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人性这一角度出发, 从剧中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阴暗面看到人性的复杂,体会到剧中所展示的人与人的冲突, 从而获得对美的认识和感受。如对于周朴园这一形象, 教参上把他概 3 括为冷酷、虚伪、残忍与奸诈的封建大家长和资本家。在此, 教师可以设问:难道只有封建大家长和资本家才具有这样的性格特征,别人就没有吗?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然后教师再做从旁引导, 说明周朴园所具有的身份――封建大家长和资本家, 这都是建立在他作为一个人的基础上的。只有当

分析戏剧冲突多样性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ng_zhiguo01
  • 文件大小104 KB
  • 时间2017-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