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承与发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传承与发展摘要:本文以南郊公园为例,探讨在新时期城市建设中,如何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紧扣城市发展脉搏、满足市民使用公园的新需求。走传承与发展之路, 实现公园的重塑和更新, 提升公园品质和品位, 赋予公园新的景观活力。关键词:风景园林;南郊公园;总体规划;整合与更新;传承与发展 1 公园概况南郊公园位于长沙市西南角,东接新开铺路,南靠南大桥和南环路,西临湘江和湘江风光带,北接金盆开发区, 总面积 亩。公园于 1986 年建成开园,森林覆盖率达到 %,享有“绿色明珠”的美誉,成为我市一处以森林休闲、科普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城市公园。西面是猴子石码头的遗址,保存着老火车南站的原始风貌和部分设施, 呈现出一种岁月遗痕、生态恢复的特殊景观。交通主要为车行道和登山道两种类型,公园主入口 2 为南大门,北面有一小型入口,为宿舍区出入口。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平地极少,总体呈“四条丘陵三片沟谷”格局。相对高差大于 50m ,地势最高处为 ,最低处为 。植被覆盖较好,山林气息较浓。植物以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辟有漫竹湖、秀峰、数红阁三大景区,形成了一些特色功能空间。 2 现状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园在景观和功能方面已不能适应市民的需要。通过现场踏勘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调查结果发现: 一方面, 公园有其得天独厚的滨江优势和地形特色, 以烧烤、滑草、趣乐园等特色经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特别是 14~ 40 岁年龄段的青年游客; 另一方面, 落后的基础设施、无序的空间格局令游客感到美中不足,主要问题表现在: 景观设施偏少且无序, 风格不统一; 游乐设施位置不合理且陈旧,沿路而设既不利安全又有损园容;水面小且缺少参与性; 园内外缺少停车场, 无法满足交通需要: 缺少老年人健身场地和设施; 植物景观单一, 没有形成良好 3 的生态景观。综上所述,如何在一个有多年积累的城市综合性公园中, 协调增设景观设施、拓展活动功能和营造良好环境之间的矛盾; 如何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景观资源, 整合滨江优势, 提升公园品质和品位, 做好传承与发展文章, 是本规划的重点。 3 规划定位规划把南郊公园定位为以山林休闲、科普教育为特色的中亚热带丘陵山地型现代综合型市级城市公园。 4 规划原则尊重现实,合理利用的传承原则;坚持功能优先、生态优先、环境优先的发展原则; 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 突出特色, 理念创新的前瞻性原则; 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的原则; 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5 功能分区 4 根据公园经营、管理特点,结合用地状况、现有格局和发展态势,规划为六个功能区。 管理服务区园东大门新征用地,原南大门区、原北门区、基于衔接规划建设中的湘江风光带和城市干道的西门区以及原南门对面的三角地块均属管理服务区范围。将原南大门作为车行主入口,新征东入口结合控规确定的城市广场功能规划为人流主入口; 远期将新增西入口作为主要的人行出入口。改造并新建管理服务建筑和游客服务中心,作好交通衔接处理, 解决公园人、车流管理, 行政后勤综合管理和游客接待服务等功能。 主题游乐区针对公园的特殊地形,择原云海湖素质教育基地处山谷平缓空地和林缘以及相邻的平缓高地,规划为主题游乐区。 科普活动区将公园原趣乐园和科普乐园地块, 规划为科普活动区。保留公园历来在青少年科普活动方面的特色和基础, 并进行功能和景观整合, 合理组织游线, 完善空间序列, 使区域品质得到提升。 生态休闲区 5 将公园原数红阁景区、滑草场、烧烤乐园、莱茵园、秀峰草坪, 漫竹湖以及从漫竹湖到粉单竹景区的连绵山谷和西南角生态山林,整合规划为生态休闲区。该区占地最广,也是公园一直以来最具活力的地块。是人们感悟自然、漫步山林, 森林游憩, 烧烤滑草, 亲近水景和远眺湘江、岳麓的好去处。 生态健身区将公园北面连绵山林规划为生态健身区,解决一直以来公园存在的户外健身场地严重缺乏的问题。该区以林荫健身活动为主, 因地制宜地设置“森林卡座”型活动空间。 文化休闲区将公园西面与湘江风光带衔接的区域规划为文化休闲区。以猴子石码头和老火车南站遗址为题材, 通过景观重塑、生态修复和文化再现的综合举措, 展示老长沙水路和铁路运输文化,保留一段特殊的城市记忆。 6 景点规划景点规划应实现三个目标: ①充分展示生态野趣的自然景观;②强化景观轴线, 完善景观序列;③创造时空变化的意境空间。 6 人们的视觉感受随着视距、视野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人们的视觉印象也随着季节的更替有所不同。中国的传统绘画十分讲究“三远”的结合,对平远、高远、深远的画理追求一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评判和审美标准。

传承与发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48
  • 文件大小81 KB
  • 时间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