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撑——淮河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撑——淮河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执政理念, 是执政党治理国家的理念、原则、方向等根本性思路, 过去我们针对发展方式和手段进行了很多批评, 但实际改起来非常难, 原因就在国家的发展观没有变。以科学发展观分析淮河污染问题,主要是要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责任,重建政府信用。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制度淮河污染治理政策分析科学发展观的特性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治理国家的理念、原则、方向等根本性思路。执政者治理国家, 都要分为“政道”和”治道”两个层面。我国近代哲学家牟宗三先生将“政道”定义为政权体制的基本原 2 理,把“治道”定义为政府基本职能之运作。因此, “政道”是关于社会国家生活的基本原理法则, 是如中国古儒所说的天、道、理;“治道”则是关于管理社会国家生活的基本方法手段,是如中国古儒所说的法、术、势。政道是治道之本根、灵魂,治道是政道的具象与实施。科学发展观属于“政道”层面, 是关于我国发展的基本观念和原则,对国家发展将起到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强调执政者(或曰决策者)的作用,是对各级决策者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公共权威,建设法治社会。一个缺少权威、有法不依的社会, 人心涣散、各自为之, 显然无法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平衡, 当然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而公共权威除了来自法律的授权外, 必须依靠信用的建立。人大和政府等权力系统必须重视和建立自己的信用, 言必行, 行必果,这是使社会接受协调和平衡管理所需要的基础条件。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权利和责任,要求社会积极参与实践科学发展观。 3 胡***总书记指出:只有全体人民和社会方方面面都了解科学发展观、掌握科学发展观、实践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才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才能真正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个特点表明, 科学发展观不是少数人的事业, 而是全社会的事业。社会参与的基点是人的权利和责任, 即人人都有发展的权利, 也有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行动的责任。这是与前面所强调的决策者所发挥的作用相辅相成的。公共权威与个人权利, 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稳定结构。科学发展观要求采取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相对立的态度是长官意志、为所欲为, 这与科学发展观毫无共同之处。实事求是总的来讲不难做到, 但在与成绩、荣誉、面子等因素相关联的时候,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需要更大的勇气。有时候, 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佳, 若承认现实, 就难免使面子受损, 此时就容易不顾事实, 夸大自己。科学发展观要求客观、冷静地面对存在的缺陷,承认失败,改弦易辙,而不是勉强辩护。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度支撑和制度创新。 4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理念,需要各种具体的制度和政策来支撑和实行。而科学发展观相对于过去的发展观而言是一种进步和创新, 因此, 用来支撑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和政策也应该有所创新。在这里, 政策创新首先要强调继承, 不割断历史,不全盘否定,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前进。同时,政策创新又要求批判, 对原有的政策体系进行分析, 对问题勇于面对和否定。淮河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客观评价淮河污染状况———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总工程师认为, “淮河污染反弹”的说法并不准确,淮河实际上从未达到过“ 2000 年底变清”的水质标准。他指出, 2000 年3 月安徽省环保局在环境公报中说: 淮河流域支流有机污染严重,有 75 %的目标断面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而在一个月后, 这一数字上升到了 85 %, 已经超过了 1999 年1月1日“零点行动”前淮河流域五类水面约 80 %的比例。这一严重的排污反弹现象表明, 200 0 年年底水体基本变清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目标无法实现。 5 ———河南省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认为河南治理淮河10 年成效是显著的。 1996 ~ 2003 年, 河南省淮河流域 GDP 由 204 6 亿元增长至 3849 亿元, 增长 88%, 人口由 5500 万增至 570 0 万,生活污水排放量由 亿吨增加到 亿吨,而全流域主要污染物 COD 排放量却由 1996 年的 万吨降至 200 3 年的 万吨, 削减率 %, 主要河流 COD 平均浓度由 955mg /L 下降为 48mg /L, 降幅达 95%。可以说河南基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双赢”。———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淮河的治理是最先起步的污染严重地区的流域综合治理, 力度之大, 社会参与之广, 难度之大, 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效也是相当脆弱的。淮河的现状虽不尽如人意,但是如果没有这 10 年不懈的努力,就很难想象淮河现在是什么样子。淮河污染表明“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同时存在我们应该客观地

科学发展观的制度支撑——淮河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ihuai49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