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童系统保健规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童系统保健规范营养不良儿童管理技术规范一目的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异常和疾病情况, 早干预, 保证婴幼儿沿着正常趋势生长。二对象 1 满月体重增长不足 600 克者。 2 生长监测中连续 2 次体重不增或下降的小儿。 3 儿童定期体检和大体检中发现的低体重、消瘦和严重慢营养不良儿。三、评价方法 1 营养不良的评价指标:营养不良评价目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 近年来推荐的标准即按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的三个指标进行全面评价。 2 评价标准:采用的参考人群标准是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 NCHS ) 制定的国际标准( 或称 WHO 标准)。以中位数减去 2 个标准差为营养不良的判定标准。 3 营养不良的分类: 1) 低体重( 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急期或近期营养不良。轻度:均数-2SD ≤年龄别体重< 均数-SD 中度:均数-3SD ≤年龄别体重< 均数-SD 重度:年龄别体重< 均数-3SD 2 )发育迟缓(年龄别身高< 均数-2SD< 均数-2SD )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3) 消瘦( 身高别体重< 均数-2SD ),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急期或近期营养不良。四干预原则 1 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2 饮食调理(1 )轻度营养不良:在患儿原摄食量基础上,增加食物的摄入。(2 )重度营养不良:首先以补充热量为主,保证主食,在食欲调整不理想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一定植物油或含脂肪较多的食物, 1 岁以上儿童脂肪供能占总热能 30-35% ;热能的提供从每日每千克 60 千卡( 60kcal/kg/d )逐渐增至 120-170 千卡( 120-170 kcal/kg/d ) ,在体重正常后,应降到正常水平,即占推荐摄入量的 90-100% 。五随访时间: 重度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年龄小于 1 岁的患儿每月随访 1 次; 轻度营养不良年龄大于 1 岁的患儿每 3 月随访 1 次。六结案标准 1 经常规治疗后,“按年龄测体重”、“按身高测体重”任一项数值大于等于 P10 范围,连续 3 次随访结果正常。 22 岁以上儿童,尚需满足最后一次随访结果符合下一个年龄组的参考值。七转诊要求连续 3 次随访结果无好转, 在第三次复诊时开出转诊单转诊, 转诊至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八预防原则 1 )及时治疗原发病。 2 )母乳喂养, 4-6 月逐步添加辅食,纠正不良饮食****惯如偏食、挑食和零食等。 3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膳食,通过米面搭配等方式,在保证主食的基础上,增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品的摄入。 4 )户外活动,每天 1-2 小时,以增强体质,增进食欲。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防治技术规范一目的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常见营养缺乏性疾病,患儿易患肺炎、腹泻等疾病, 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 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佝偻病发病,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二对象 3 岁以下婴幼儿为防治对象,婴儿为防治的重点。三佝偻病简易诊断标准: 婴幼儿佝偻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 出生及发病季节; 有无缺乏日照和口服维生素 D史)、症状、体征, 可疑者应加做血清 25-( OH ) D3 、血钙、血磷等生化检测和骨骼 X 线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后确诊。对于佝偻病的防治, 可依据病史, 以体征为主要诊断指标, 并按指标的主次、多少进行综合判定。 1 诊断标准: 1) 佝偻病活动期: 凡年龄在 2 岁以下儿童, 既往从未或很少晒太阳, 未服用维生素 D 预防量,有明显症状(夜惊、多汗、烦躁不安) ,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并伴有: 有两项主要体征:颅骨软化(三个月以上婴儿) 、乒乓颅、方颅、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手镯、“O”及“X”型腿等]。或有一项主要体征和一项次要体征( 囟门增大、囱门晚闭、出牙迟缓、肌肉韧带松弛等)。或有两项次要体征, 并有明显诱因者( 早产、低出生体重、人工喂养、体弱多病、偏食者)均可诊为活动期。(2 )佝偻病恢复期:曾有活动性佝偻病病史,经晒太阳和维生素 D 治疗后,症状消失、体征减轻、碱性磷酸酶约需 1-2 月降至正常;初诊时仅有两项主要骨骼改变,无症状、无贫血、运动功能正常者。(3 )佝偻病后遗症:既往有佝偻病史,无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 仅留有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见于 2 岁以上儿童。(4 )可疑佝偻病:有症状、体征和诱因,但不具备上述条件者。 2 体征检查方法和鉴别 1 )乒乓颅: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 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注意正常婴儿的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 2 )方颅:从上向下看双顶骨、额骨突起。注意与前额宽大的头型区别。 3 )佝偻病串珠: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及圆形隆

儿童系统保健规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