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童行为观察的关键技术要求.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儿童行为观察的关键技术要求.doc儿童行为观察的关键技术要求
【摘要】客观性、细节性、关系性、情绪性和线索性是儿童行为观察的五种关键技术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儿童;行为观察;关键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7/08-0021-04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观察和评价儿童行为的能力。幼儿园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借助照相机、录音笔和录像机等工具,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随机或者系统的观察、记录,从而发现儿童心理活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本文拟对儿童行为观察的关键技术要求进行梳理分析。
一、客观性是儿童行为观察的核心技术要求
观察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十八、十九世纪,提德曼和达尔文就以观察法记录和分析了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著作《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一个婴儿的传略》。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则通过观察和系统分析,研究了儿童的智力发展特点,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到了1910年,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其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应该使用更加客观的研究方法,要关注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意识。在随后的二十年时间里,为了使观察法更加客观,行为主义研究者设计了时间抽样法、事件抽样法等观察方法。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信息技术日益成熟与普及,为观察法客观性的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例如,研究者开始使用图像识别技术观察新生儿的肢体运动速度,使用声频和视频软件分析儿童的哭声。观察法的客观性水平迅速提升,使其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也被广泛使用。〔2〕
从观察法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客观性是对这种研究方法的核心要求。在日常的儿童行为观察中,客观性同样是核心的技术要求。要做到客观观察儿童,教师应当准确区分“观察”与“解释评价”的不同。“观察”是客观记录,“解释评价”是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观察者自己的已有经验作出判断。观察需要“看到什么记录什么”。在下列的案例1中,下划线部分是教师的解释评价。显然,只通过白描性记录,我们很难得出“他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等结论。观察者的主观判断需以客观的观察记录为基础,以确保观察的客观性。
案例1:在沙水活动区,小诺拿着水桶和铲子在堆沙堆。开始的时候,他站着把小桶里的沙子从高处往下倒,他说他要堆一个很高很高的沙堆。他重复做这个动作,但沙堆并没有明显变高。
过了一会儿,他捡起旁边的鹅卵石,把它埋进沙堆顶部。他又蹲下来,在沙堆的底部继续倒沙子,如此反复操作。一个小朋友走了过来,往他的沙堆上倒了些水。小诺一边生气地说:“不要弄湿我的沙子”,一边蹲了下来,用手压了压那些有些湿的沙子。
他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探索水与沙的关系,他的游戏其实很复杂。可是他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一是游戏中没有合作,二是与同伴出现了语言冲突。(华南师范大学李晓琳等同学提供的案例。)
在观察儿童时,教师应当注意不要受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的干扰。首因效应是指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形成某种印象之后,倾向于用这一印象去推论这个人的其他各种行为。例如,在幼儿园观摩活动中,有一个小女孩有礼貌地向客人老师打了招呼,那么客人老师很可能认为这个女孩子是很有礼貌很友

儿童行为观察的关键技术要求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