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金克木散文:在中西文化中行走.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金克木散文:在中西文化中行走
金克木的散文(包括随笔),是当代散文中少有的有着“活泼的文调”、能让读者发笑的文章。在文章里,作者经常扮着各种“鬼脸”,戏谑读者,充分展示了他的诙谐与幽默。他的文章恰恰践履了梁实秋的散文观:
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
他文章里这种少有的“活泼的文调”,其重要原因是运用反讽的结果。什么是“反讽”?《辞海》是这样定义的:译自希腊语Eironia,原为希腊古典戏剧中的一种角色类型,即“佯作无知者”。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早在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身上已有娴熟老到的应用,那是出于论辩的需要,乃至是愚弄论辩对手的一种利器。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以后,才大放异彩。故此,在新批评理论中,反讽是指“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即词语在上下文中发生了意义的改变,即言非所指。反讽是叙事文学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叙述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至少两套代码,一套代码是“表面的”“显在的”,在字面上提供了貌似正确的道理,而另一套代码是“内在的”“隐藏的”。通过叙述者在语言上的婉转周旋,利用历史语境的差异或逻辑上的谬误,让读者心领神会“内在的”“隐藏的”代码的“正确”和“表面的”“显在的”那套代码的“错误”,或虽然明白“错误”却依然坚持错误而产生的荒谬感。反讽叙述希望达到的效果,与叙述者字面上的陈述往往是错位的,“言在此而意在彼”是反讽的基本修辞面貌。反讽是现代主义给小说的审美与叙事带来的一种新的元素。在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上的反讽的研究比较多见。比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尤利西斯》利用现代人与古代英雄观之间的反讽对比营造结构等等,而反讽在散文创作方面的运用的研究则是凤毛麟角。散文中的反讽与小说不同,它是由散文作者——叙事者本人直接表述出来的。散文从写历史,写社会,写风俗到执意品尝人生的况味,在更宽广、更深邃的意义上表现了人性和人的心灵深层。他的反讽,犹如一面多棱镜,不露声色地照出各色人等的行迹。反讽的方向在本质上是批判性的。反讽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构成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浸润了作者的生命体验。由此可见,反讽作为叙事和表现的艺术手段,原是出于把握复杂世界和击垮论辩对手的需要,它是有深刻的时代根源和文学史的传统的。拥有深厚中西学养的金克木,何以在自己的暮年反讽会在他笔下大放光彩,正是源于他对事物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因而其批判的力度就显得格外显著。不过,相对而言显得要
“温和”一些,没有“剑拔弩张”的味道。他有时是自嘲,有时是嘲人,都不过分“尖刻”。反讽一方面显示着作者的态度和评价的显在表达,另一方面,在总体语言环境里,作者的意指却是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评价。比如《老来乐》:
六十整岁望七十岁如攀高山。不料七十岁居然过了。又想八十岁是难于上青天,可望不可即了。岂料八十岁又过了。老汉今年八十二矣。这是照传统算法,务虚不务实。现在不是提倡尊重传统吗?
最后一句话,就是典型的反讽:明知尊重传统的意思,不是指年龄的“务虚不务实”,但是作者偏要“牵强”一回。这就是上面说的“坚持错误而产生的荒谬感”。他的反讽,经常是一石二鸟。不谐调是诱发幽默的种子,反讽不同于一般的讽刺,它往往带着谐谑,叠合着苦涩或亮色的喜剧意味。重要的是它的自嘲与自谑,常常把自己“摆

金克木散文:在中西文化中行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