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doc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摘要:
目的:观察指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将63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针灸治疗的疗效进行总结。结果:63例患者基本痊愈,总有效率100%。讨论:指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且经济、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液反流所致。由于老年人的食管功能降低,因此患本病的机会更多。本组患者63例,经过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现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男30例,女33例。年龄20~62岁,。病程6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食管裂孔疝等,并常互为因果。
、灼热感、嗳酸或疼痛,在食物通过时诱发或加重。疼痛可放射至颈部或背部。
,由于炎症所致的局部痉挛,可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和呕吐;后期由于纤维瘢痕所致的狭窄,可出现持续性吞咽困难和呕吐。

:食管下段痉挛性收缩或狭窄,边缘光滑、规则或稍粗糙,二侧对称;针刺足三里穴时,可见狭窄处仍有相当程度的舒张功能。狭窄段以上的食管多有轻度扩张。有时同时出现胃、食管反流和食管裂孔疝的X线表现。
:食管黏膜示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和浅小溃疡。


取穴分为四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心俞、督俞、膈俞、謚禧、膈关等;第二组取胸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上脘、建里、下脘、幽门等;第三组取下肢后内侧的特殊穴位,如阴陵泉、太溪、公孙;第四组取下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心俞、督俞、膈俞、膈关等;第二组取胸腹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上脘、中脘、下脘、幽门等;第三组取下肢的特殊穴位,如足三里、内庭、太溪、公孙。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8~12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使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次。

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食管区、胃、十二指肠。(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交感。.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针刺食管区时,应从食道区的前部向后透刺至贲门区,或从食管区的后部向前透刺,亦可这两种透刺方法交替使用。针刺十二指肠时,亦可采用透刺法。针刺胃区时由胃区中部向十二指肠方向透刺。
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2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均用中等强度的捻转手法,捻转的幅度为2~3圈,捻转的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
2结果本组患者63例经过治疗基本痊愈,2次治愈者10例,3次治愈者8例,总有效率100%。
。正常人有防止胃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机理;即使有反流,食管还有将反流物送回胃内的继发性蠕动。防止反流的解剖生理结构以食管下端括约肌(LES)最为重要。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①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食管下端横过膈肌部分为一长2~5cm

针灸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