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琴与戏曲双向交汇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期待.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钢琴与戏曲双向交汇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期待.doc钢琴与戏曲双向交汇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期待
钢琴与戏曲双向交汇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期待
钢琴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以来,其音乐的创作无论作品的形式、内容还是风格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的音乐工作者们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在钢琴这件西洋乐器中融入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出现了许多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优秀钢琴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根据古曲、民族器乐曲、民歌及民间小调和民间舞曲的音乐形式加以改编和创作。由于文革时期样板戏改编曲这一契机,让中国的作曲家们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发现了戏曲音乐元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殷承宗改编创作的《钢琴伴唱<红灯记>》成功地走出了将钢琴艺术与戏曲艺术交汇融合的第一步。之后的三十年间,又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优秀原创戏曲风格钢琴作品。京剧素材首先被广泛地用来创作,如陈其钢的《京剧瞬间》、张朝的《皮黄》等,此外,作曲家们还挖掘了其他地方戏剧种的音乐素材,如李其芳的《河南曲牌》、宋名筑的《川剧音乐组曲》和饶余燕的《秦腔曲牌主题奏鸣曲》等。
中国戏曲品种丰富,各类声腔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对不同戏曲声腔音调的运用进行研究并加以提炼创作,不仅能丰富中国钢琴音乐语境,同时也拓宽了传承戏曲音乐文化和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道路。作曲家们以中国风格为中心,以戏曲元素组织为总纲。一方面,用戏曲的曲牌或节奏变化作为主题动机来创作,充分发挥钢琴的优势,促使了戏曲音乐的多声化;使戏曲音乐独特的美感得到了继承与发扬,、音调及戏曲传递的文化精神。这些材料通过听觉功能的发挥,形成一种新的音乐审美趣味,符合了音乐爱好者乃至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运用西方传统作曲技法和现代创作技法(如西方的十二音体系、无调性音乐等)与民族音乐元素结合,让中国钢琴作品变得更加立体丰盈。这种结合,让中国的戏曲及其音乐不再受场地、道具等因素的限制,以钢琴作品为载体,引领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更加快速地发展,并在国际乐坛上大放异彩。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今天的音乐创作深深根植于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中。中国的听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背景,逐渐形成了与它相应的民族文化审美。中国钢琴音乐要想扎根于人心,让广大演奏者和听众产生认同和共鸣,归根结底还需对传统民族音乐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进一步的继承。
考察钢琴与戏曲这两大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可以得出二者共同的本体美学特征民族性。钢琴艺术的民族性在西方钢琴艺术中普遍存在。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集》充分展现了匈牙利民族的民族文化特点,同时,在其旅居瑞士和意大利期间创作的《旅行岁月》中,也反映出各地的民族风俗;波兰作曲家肖邦创作的钢琴作品中,充满着波兰的民族情感;又如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充满了俄罗斯民族风情。中国戏曲艺术的民族特征异常显明,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写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形式中存在的一种辩证、朴素的哲学观。但在作品表达的过程中,旋律线条与写意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依附于民族文化内涵作为载体,既需要演奏者的理解与演绎,也需要听众衔接起的意象中的审美意识,从而才能使人达

钢琴与戏曲双向交汇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期待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