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审美.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审美
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审美
摘要:本文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来谈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共鸣之产生及其作用,并通过虚静审美、情感审美及神思境界等三个方面来说明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审美观念,意在使钢琴的艺术表演更具有文化意识和智慧价值。关键词:音乐艺术;钢琴;音色审美;虚静审美;情感审美;神思境界;演奏
.L.
在钢琴演奏中音色的共鸣,折射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通过演奏的技术,将琴人合力一体化体现在最佳的琴弦振动时空之中,并表演各种音色色彩形态的最佳共鸣音像效果。第二个层面,是通过各种音色色彩形态的最大化共鸣空间来表达演奏者心灵情感,由此将音色的审美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审美心理的思想意识的共鸣平台上。钢琴音乐是通过乐音表达思想感情并和听众交流感情的。音乐是从心到心的艺术,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①音乐的主要目的在于审美。音乐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审美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对象化,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更是艺术家情感、意识、信念以及生活态度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所以,音乐永远产生于人类创造性的造型活动,是人类创造出来的语言和文明,为的是表达、描述人类的灵魂、状态、感觉、心绪和思考。②因此,在钢琴演奏的音色共鸣中折射出演奏者主观上的一种审美共鸣,是渗透想象和理性的情感共鸣,是指审美中主客体的思想、情感契合相通、和谐一致的心理现象。
一、演奏音色中的虚静审美
在中国古代美学中,虚静,实质上就是除去主体心灵中的那些日常的功利性事物,而采取无功利的态度。虚静是一种审美的心胸,对于艺术创作的神思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正是因为创作主体通过虚静的功夫,忘却现实的烦恼与利害,达到没有任何遮蔽的玄鉴、心斋,空明澄净,除欲去智,才能与自然对话,与大道玄同。而艺术创作中那种恍惚而来、不思而至,又异常灵妙的思致,却由此而生。虚静,并非是导向消极无为的虚无,而恰恰是以虚静的心胸蕴蓄了更具有审美创造意义的因子。③因此,虚静的审美态度,是一种艺术体验的超越境界,是对精神内涵的深度显示及其对宁静的追求。
在钢琴演奏中,虚静的审美态度,主要体现在宁静与专一两个方面。宁静,是指弹奏过程中要摒弃杂念,保持内心的纯静。虚而至静,静而至动,动则有得。专一,是指弹奏过程中用力与速度感受中的思想情感要专一,这种专一就是投入。只有专一,才能感受到用力与放松中的自然纯情。
在钢琴演奏中,手指在琴键上的触键速度、力度、硬度的质感协调统一一体化,直接决定了钢琴的音色共鸣的审美感觉,演奏者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触键技巧来调节触键速度、力度和作用力的硬度,以便能自如地控制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共鸣审美表现。演奏者借助于力度和缓急法变化,以及运用各种泛音组合,能取得丰富多彩的音色效果④。而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必须以一种虚静的审美态度,用心真诚投入,用心去倾听声音,用心去调节触键感觉,并对这种声音自如控制的能力,纳入自己的审美心理模式中,转化为一种心理体验,从而达到一种超越的艺术体验境界,弹奏出美的音色共鸣效果。
然而,人们在弹奏的用力过程中,最容易被各种欲望所驱动,也容易被各种情绪所困扰,而导致不能达到纯静投入的境界。因而,在弹奏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演奏心态(如急躁、害怕、激动等),从而破

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审美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7-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