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钩突与中鼻甲骨性距离的影像学测量.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钩突与中鼻甲骨性距离的影像学测量.doc钩突与中鼻甲骨性距离的影像学测量
【摘要】目的观察鼻窦炎病人与非鼻窦炎病人骨性中鼻道宽度是否有差异。方法对90 例鼻窦炎病人与30例非鼻窦炎病人测量钩突与中鼻甲的最短骨性距离。结果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之间,中鼻道骨性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结论慢性鼻窦炎病人的钩突与中鼻甲之间的骨性距离可能并不小于其他人。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解剖冠状位C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est osteal distance betiddle turbinate of non-sinusitis and sinusitis patients . Methods The shortest osteal distance of uncinate and middle turbinate easured and pared betiddle meatus of the chronic sinusitis patients is no shorter than that of non-chronic sinusitis patients.
【Key y Coronal CT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因素众多,有全身性因素和局部因素。随着CT的广泛应用和内镜手术技术发展,意识到鼻窦口及相关区域的解剖变异与鼻窦炎发生之间的关系。Yang Gi Min 等[1]和廖建春等[2]报道,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相比较钩突的附着类型有差异。吴建等[3]报道,中鼻甲的曲线反常,包括中鼻甲异常气化,容易引起慢性鼻窦炎。作者采用影像学测量的方法,研究鼻窦炎及非鼻窦炎病人的钩突与中鼻甲之间的最短骨性距离,明确慢性鼻窦炎病人的骨性中鼻道宽度是否已有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作者在读研究生期间),临床诊断为慢性鼻窦炎病人并经CT确认的844例资料,从冠状位中挑选以2mm层厚保存的CT扫描资料90例病人,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8~72岁。对照组30例非鼻窦炎病人为突发性耳聋20例,慢性中耳乳突炎1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5~65岁。
CT扫描条件
CT机为SEiMENS SOMATOM PLUS_S型。病人取仰卧头过伸位,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平面与硬腭垂直,以 2mm层厚连续薄层扫描,范围由鼻前棘至蝶窦后缘。窗宽为400Hu,窗位40Hu,电流210mA,电压120kV。未采用增强扫描。
测量方法
参照Ummat等[4]和Medina等[5]的方法进行观察测量。测量器材为EIMENS SOMATOM PLUS_S型CT工作站上的电脑尺()。观察钩突与中鼻甲的最短骨性距离。测量指标多数在第10~20层之间即距前鼻棘约20~40mm之间。鼻前棘至蝶窦后缘大约7cm左右,以2mm为一层进行扫描,每个病人约含30~40幅CT图像,钩突平均长为14~20mm,大约第10层面开始出现至20层面消失。显示钩突与中鼻甲骨性标志各个层面上分别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得10~20个数据,取最小值作为钩突与中鼻甲的最短骨性距离。
鼻窦炎分型
根据CT资料把

钩突与中鼻甲骨性距离的影像学测量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2 KB
  • 时间2017-07-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