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doc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
任何在储蓄量既定条件下,投资数量都取决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能力。凯恩斯把投资等于储蓄看成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了储蓄和投资的诸因素,但没有分析如何实现这个条件。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只要保证经济有一个“合意的增长率”,储蓄便能自动地全部转化为投资。新古典模型是建立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这一论点上,认为储蓄就是投资。然而实践中,储蓄与投资之间并不是完全平坦的直通道,中间隔着一个复杂的“市场”。储蓄能否完全转化为投资,或者说有多大比例的储蓄能够转化为投资,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至关重要的,从而使其成为宏观经济的核心之一。关于这一问题的最早研究源自于Feldstein和Horioka(1980)的开创性工作。他们选取了16个OECD国家1960-1974年间的平均储蓄和平均投资数据进行截面回归,发现投资率对储蓄率的回归系数几乎接近于1,由此得出OECD国家储蓄和投资具有高的正相关性的结论,且将这一相关性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程度的检验标准。Feldstein和Horioka的结论及其所包含的信息引起了经济学界激烈的争论,涌现出大量的理论和实证。一、储蓄-投资相关性与国际资本流动 Feldstein和Horioka(1980)从OECD国家的储蓄和投资具有高的正相关性,推断OECD国家资本缺乏流动性。理论依据在于:封闭经济条件下,国内储蓄是一国投资的推一来源,要想满足投资需求方面的任何增加,皆须通过国内储蓄同等的增加来实现,因此,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国内储蓄与投资高度相关。而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投资不仅来源于国内储蓄,也来源于国外储蓄,开放经济要进行更多的投资,只需从国际资本市场借入额外资金即可。从本质上讲,开放经济的国内储蓄和投资相互背离,各自独立变动。但Feldstein-Horioka的结论与OECD国家20世纪70年代早期资本市场管制的放松和市场的日趋完善相矛盾,形成了著名的“Feldstein-Horioka之谜”。对Feldstein-Horioka的发现——OECD国家储蓄与投资具有高相关性,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储蓄和投资的内生性,回归模型设走偏差(若回归元为内生变量,OLS估计量缺乏一致性)引致储蓄-投资相关性估计的扭曲。即使使用工具变量这种偏差依然存在。Baxter和Crucini(1993)将储蓄分为基本储蓄SB(SB=Y-C-G,绝大多数学者在分析储蓄-投资相关性时,通常都将储蓄界定为S=Y-C-G,即Baxter和Crucini所说的基本储蓄)和实际储蓄 ST(ST=πI+(l-π)I*),认为基本储蓄和投资的相关性几乎完全依赖于产出和投资的相关性。一般而言,各国产出和投资的相关性皆比较高。因此,基本储蓄和投资的相关注要比实际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高得多,这种扭曲在小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也有学者认为,Feld-stein-Horioka选取的样本区间太短,没有反映OECD国家资本流动性的增加,其资本流动程度的提高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变得特别明显。于是,Feld-hetta(1991)、Frankel(1991)将样本区间扩展到20世纪观年代,所估计的储蓄-投资相关性虽趋于降低,但仍相当高。Kim(2001)、Krol(1996)、Jansen(1998)、sinn(1992)将样本容量从Fe

储蓄与投资相关性理论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