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儒家“仁恕”思想在明朝录囚制度中的体现.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儒家“仁恕”思想在明朝录囚制度中的体现
[摘要]录囚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一种司法监督制度。它自西汉创建以来,被以后各朝沿袭,并不断发展完善,在各朝统治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录囚制度经过演变,及至明朝,演变为会官审录,其名称虽有�化,形式也有革新,但其本质并未发生改变。录囚是本着“恤刑”的原则,与儒家的“仁恕”思想不谋而合。该制度不仅有效巩固了封建法律秩序,在古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完善中起了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今我国当前的司法审判工作和司法管理工作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 4/vie
[关键词]仁恕思想;明朝;录囚制度;体现
录囚制度是指由皇帝和各级官吏定期或者不定期巡视监狱,对囚犯进行审录,以防止冤狱和滞狱的法律制度。录囚制度,滥觞于周秦时期,经两汉、隋唐的发展,兴盛于明清。录囚制度中,贯彻的“恤刑”思想要求统治者具备“宽仁”的治狱理念,体现了儒家的“仁恕”思想。
一、儒家的“仁恕”思想
早在孔子以前,我国就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流传下来,这些典籍,主要反映孔子以前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礼乐文明,其中西周的礼乐文明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乱世之中“礼崩乐坏”,在混乱的社会状况中,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1]孔子以安民、安天下为己任,吸取典籍中关于宽、宥、容、让、恕等方面的思想,结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变革,将目光转向对人的关注,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希望实现国家的和谐。他以三代已有的思想为基础,将自己吸取到的思想进行加工与提升,提出“仁恕”思想,并且提倡统治者将其应用到治国理政当中。[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是他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统治者要“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恕”即“宽恕”,即“视他人心如己心”“推己及人”,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由这种思想上升而成的“仁恕”思想,成为孔子提倡的调节人际关系的准则。因此,孔子向统治者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要求,希望统治者心存恕意,以仁治民,从而让人民内修自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3]
儒家思想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便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西汉统治者吸取儒家“仁恕”思想,改良法治,建立录囚制度。西汉初期社会政治清明,与
“仁恕”思想,更与录囚制度分不开。汉武帝以及之后的皇帝在遇到奇异的灾异现象时,往往会下罪己诏。汉代皇帝的这种做法,为后世皇帝所效仿。
儒家的“仁恕”思想,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了唐代,统治者更是将其融入法律之中。唐初在制定《唐律》时,将儒家倡导的“君仁臣忠”、“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的思想体现在《唐律》中。在司法实践中,“仁恕”思想就成了唐朝录囚的理论依据。
到了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家们尊奉儒家思想。张载提出“气”乃世界的本源,指出人与天地万物具有相同的本性,人与人、物与物之间应该像同胞手足一样,彼此相爱,如此才能达到“是天下无一物非我”。二程进一步提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种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是对“仁”的内涵的深入阐释,是对“忠恕”之道的升华。[4]朱熹也提出了“尽为已忠,推为己恕”、“主于内为忠,见于外为恕”[5]的思想,二程与朱熹都认为,忠是根本,恕是表现,恕的实施要合乎忠,是天下无一物非我,两者结合而成的“仁恕”思想,成

儒家“仁恕”思想在明朝录囚制度中的体现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