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生存思想.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生存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缺乏对“美”的追求,更不缺乏对“生存”的思考,两者的结合成为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还有中国佛教都不乏审美生存思想的忖量和论述。它引导我们孜孜不息地寻求、欣赏与体验历史及人生的种种审美意蕴,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生存思想,有利于挖掘人类的潜能,缓和我们与身边人及自然环境的矛盾。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古典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多次对审美生存思想进行了阐述。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仁”的理念,“仁”具有非常丰富的含义和重要的价值,但其审美生存的思想则主要体现在“生之谓仁”的命题上。并且历朝历代的儒家学者都对“生之谓仁”的审美生存思想赋予了自己的理解和延伸。
程颢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其在《遗书》中对“仁”的“生”的理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天者,理也。”世人皆以“天”作为万物的起源,程颢这种以天代理、以理指天的思想对“仁”的理解注入了“生”的含义;二程的学生谢良佐以“生意”解释仁,“活者为仁,死者为不仁,人身体麻痹不知痛谓不仁,桃杏之核可种而生者称仁,仁体现万物的生意,故仁者,为天之理。”谢良佐将“生之谓仁”的理念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延伸,将“仁”融入了“活”的含义,这是中国传统儒家审美生存思想的重要观点,其在儒家思想中也有非常充分的体现。
宋明理学因不同时期,探讨的问题不同,而有不同的主张和观点,但其均对将“生”界定为“仁”的内涵所持有的观点保持一致。如周敦颐在《通书》中就阐述了自己对于“仁”的观点:“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成,义也。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张载曾说:“天地则何意于仁,鼓万物而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程伊川指出:“生之性便是仁。”二程在《二程集》中更是强调“万物之生意最可观,此元者善之长也,斯所谓仁也”。朱熹在《仁说》一书中更是对“仁”与“生”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诠释,其综合了前人对于
“仁”的学说,提出“仁是地之生气”,“仁是个生底意思”,“生底意思是仁”,“只从生意上识仁”。朱熹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强调万物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就是因为万物皆有“仁”。同时,朱熹结合春、夏、秋、冬四季阐述仁、义、礼、智的关系,其认为“仁”代表“春”,“春”为万物复苏、生意之生之意,同“仁”的“生”意相吻合;“夏”则为万木葱茏、生意之长,与“义”同意;秋为生意之成、丰收之际,以“礼”喻之;冬则生意之藏,万物休眠,代以“智”。儒家审美生存思想强调“仁爱”的思想,人存之于世,要以“仁爱”而爱人,生之“仁爱”,“仁爱”即为“生生”。
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对于审美生存的研究同样非常深入,道家审美生存思想强调生命要回归到本真自然的状态,“返璞归真”可谓对道家审美生存思想的概括。道家审美生存思想关注的是人的“本真”状态,追求“达生”,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命,现世一切皆为“虚”,只有人的内心为“实”。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审美生存思想讲究“不争之德”,老子作为朴素的自然主义的追求者,宣扬的是一种“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审美生存思想。《老子》中曾著:“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

传统文化中的审美生存思想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olindocx
  • 文件大小68 KB
  • 时间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