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案模板语文.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十八课:醉翁亭记
离石一中语文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陈柏林
此栏为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目标
A、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
B、 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C、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D、 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5、 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E、 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 “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
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作练****br/>●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此栏为个人备课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们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列
“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
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
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
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醉翁亭记,欧阳修)问: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取号为醉翁?
明确: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其特点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
出示两个问题:?
?
 
 三、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一)依据自己预****时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概括: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板书:
(二)那课文中那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1)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

教案模板语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