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淮涟灌区改革措施与经验论文.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淮涟灌区改革措施与经验论文.doc淮涟灌区改革措施与经验论文
..毕业摘要:淮涟灌区始建于1958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涟水县境内,总面积860km2,,属半自流半提水大型灌区。建成40多年来,为灌区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工情、水情的变化,原灌排工程体系老化失修..毕业,建筑物设计标准偏低,已不能满足灌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为此,国家于1999年立项投资对灌区进行改造,经过两期工程的实施,基本上解决了灌区急需处理的问题。为充分发挥改造工程的效益,淮涟灌区对灌区运行机制、人事制度、水费计收制度以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淮涟灌区改革措施经验
一、灌区进行改革的原因

改革前,淮涟灌区仍沿用20世纪50、60年代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按照行政机关的模式建立管理机构,市县两级共有管理人员128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在人事、分配制度上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效率低下;在基层管理方面,使用的是基层政权组织延伸性质的“五护员”等管理形式,管理人员受制于乡、村基层组织,变动随意,与工程的效益、利益不相关联,责任心不强,导致浇地无人管、工程无人修、亩次用水多、水费收取难。

淮涟灌区原来仍延续计划经济的模式,用水调度指令政府发、水费标准政府定、水费收取政府收,造成了部分水费被乡镇政府侵占和挪用、水费标准远远低于成本、水费收取率低的状况。据测算淮涟灌区的水费标准仅为成本的1/3,且近两年的水费收取率仅为60%左右,致使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灌区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不迅速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灌区的运行将不能维持,正常的维护、维修将无法进行,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行和职工队伍稳定。

淮涟灌区配套工程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考虑的水稻种植比例较低,且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灌溉水相对集中,水稻栽插期缩短为原来的1/3左右,用水峰值大,工程标准严重不足;渠道输水线路长,渗漏水量大,布置不合理,输水能力低;灌溉回归水利用率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工程普遍超期运行,老化失修严重,尤其是机电泵站,长期带病运行,得不到更新改造,维修费用逐年增高,加之灌区内缺配套建筑物较多,致使灌溉难调度,排降难控制。

目前市县灌溉涵闸主要依靠人工观测、记录水情,且通信工具落后,信息精度、传递速度都难以达到要求,使灌区计划用水和计量用水等科学管理方法难以推行,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措施难以推广。
灌区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灌区的发展将会走入死胡同,作为灌区管理单位必须积极改革,主动改革,这样才能使灌区实现良性运行,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灌区改革的做法与措施

根据淮涟灌区的实际情况,在管理体制上打破了原有松散型管理体系,采取了“专管机构+供水公司+用水者协会+农户”新型管理体系,着重改变长期以来粗放管理状态,走集约化管理统放结合的路子。按照企业化管理要求和精干、效能的原则,对原有机构进行改革、改组,以供水生产为中心,确立管理机构。首先在涟水县成立了供水公司,供水公司内设办公室,具体承办水费收缴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水费到户基础账册统计、财务管理、文书起草、档案管理以及上情

淮涟灌区改革措施与经验论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