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德经》我们的认识幻灯片.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道德经》讲解与组内分工
一:老子与“道”——蔡佳琪
二:重点章节解析——王华栋
三:名句英文赏析——莫静玲
关于《老子》的简介
1、《老子》即《道德经》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教尊其为《道德真经》,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
《道德经》内容丰富,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法律、伦理、心理、逻辑、医学、养生等诸多领域。
《道德经》中心范畴是“道”和“德”,其中“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2、《道德经》中的“道”
“道”的基本含义:一是指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终极根源;二是指自然事物的运动规律;三是指社会人生的基本准则。
3、《道德经》中的“德” 《道德经》中的“德”是指“道”的功用或显现,是事物得于“道”而形成的内在特质,是人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 老子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德”:天地之德、自然之德; “下德”:人间之德、社会之德。
为什么要学道家?
一:“智慧”其实无所谓高低,它像一道门槛,只有跨过去与跨不过去的问题。一旦跨过去,就觉悟了,就豁然开朗,从此月白风清,无所滞碍,可以解脱自在,也可以逍遥自得。 道家采取釜底抽薪之计,突破人类中心的格局,从永恒的与无限的层面来观察,发现一切造作都是无谓的盲目与执著,不如点破而化解之,以无心的态度顺其自然。
为什么要学道家?
二:道亦是万物的始源与归宿,万物的基础与动力来源。这样的道,当然超过人类认知的能力及表述的范围,即如此,那么老子又是如何知道的?他凭借的是“致虚极,守静笃”。意思是追求“虚”要达到极点;守住“静”要完全确实。靠着虚与静,无异于排除感官与认知的分辨作用,化解欲望与行动的具体作为,然后再觉悟那由“道”而来的“永恒的与无限的层面”。
重点章节解读
【第四十二章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展现为统一的整体,统一的整体展现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流形成阴、阳、和三气,这三气再产生万物。万物都是背靠阴而面向阳,由阴阳激荡而成的和谐体。人们所厌恶的,就是沦为“孤家”、“寡人”、“仆人”,但是王公却以此来称呼自已。所以一切事物,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有时是获益反而受损。别人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悍的人没有办法得到终善”,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开始。
重点章节解读
【第八十一章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了解的人不卖弄广博,卖弄广博的人不了解。圣人没有任何保留:尽量帮助别人,自已反而更充足;尽量给与别人,自已反而更丰富。自然的法则,是有利万物而不加以损害;圣人的作风,是完成任务而不与人竞争。
《道德经》名句英文赏析

《道德经》我们的认识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811 KB
  • 时间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