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艺术通识教育为抓手培养高素质新型艺术人才.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艺术通识教育为抓手培养高素质新型艺术人才.doc以艺术通识教育为抓手培养高素质新型艺术人才
摘要:通过阐释在高等艺术院校实施艺术通识教育的逻辑辨析及高等艺术院校实施艺术通识教育的价值,辨明了艺术通识教育对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意义。认为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高度繁荣、艺术学科纷繁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者、管理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长远发展,必须在培养方案、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模式等方面做好硕层设计;尤其要打破艺术教育的专业壁垒、地域壁垒,紧紧围绕专业教育开展艺术通识教育,才能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发展后劲大、创新能力佳、综合素养好的新型艺术人才。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艺术通识教育;融合式教育理念;新型艺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4-2172(2017)01-0121-06
据《2015艺术教育行业分析报告》,我国高等艺术类院校已达1679所。然而,在规模不断壮大、学生人数屡创新高背后,不争的事实是,艺术类本科生毕业后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全国本科生平均就业水平。特别是高等艺术院校表演专业学生,70%以上的毕业生因就业不理想而被迫改行,甚至面临失业的困境。
究其缘由,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高等艺术院校往往以专业知识技能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并评价高校教育的成败,忽视了学生全面艺术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人格无法通过教育得到完满的发展。鉴于此,笔者将通过对通识教育历史和经验的梳理,分析高等艺术院校实施艺术通识教育的迫切性与价值所在,并结合高等艺术院校特点阐述对实施艺术通识教育的点滴思考。
一、逻辑辨析
在高等艺术院校实施艺术通识教育的逻辑是建立在整合思维基础之上,即在一个较大的相对领域中实行通识教育,具体表现为在艺术门类下以艺术理论课与艺术实践课打通艺术教育的专业壁垒,建立融合式的艺术教育模式。这个想法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1.“通识教育”导源与内涵
通识教育的思想最早要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早在2300多年前,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就提出“自由人教育”,他所主张的对话式、讨论式、多学科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辉。这里的自由人,是指学生因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可选择性教学内容,成为具有独立的精神、气质和思考能力的人,区别于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不自由的奴隶、匠人。这种教育方式与当时传统的社会形态对应,即重视教育中的非功利性因素,??调育人的过程而非教育的结果。彼时,教育是少数贵族的特权。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主导的教育与“自由人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价值在于达到一种“内圣外王”境界,也就是培养作为圣人“修、齐、治、平”的情怀。《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衡》认为“博览古今为通人”。
中世纪以后,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呼唤新的社会形态到来,社会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伴随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崛起,社会物质丰盛,人们有了更多休闲时间,逐渐要求精神上的满足,教育权利逐渐下放。这时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全面提升劳动人口的素养以满足发展生产力的需求,这导致教育中学科分化和专业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教育的大众化走向也为传统社会转型契约社会和公民社会奠定基础。因此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声音之外,部分教育学家仍坚持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价值和意义,如1829年由美国博德书院帕卡德()教授认为,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制度的重要部分,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大学的充分体现。只是这一时期,不同于“自由人教育”时期将专业和非专业教育作为社会阶层区隔的依据,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即通识教育更强调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的融合。人们意识到人为的学科划分方式,对学生培养的弊端。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反思文明进程中的各种弊病,人们心中改革的焦虑和急迫感,构成后现代思潮涌现的情绪结构。此时,教育领域开始反思高度细分窄化的专业与工具理性形成间的关系,以及工具理性只强调效率和利润导致的社会中人的离散化、冷漠化和空心化的结果。
可见,虽然不同时期人们对通识教育有不同期待,但其目的不外乎两点:一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和公民,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谐相处;二是认为学生通过高校通识教育,个性才干全面发展,得以成为有独立思考力和行动力的主体。

教育的学科划分自古有之,教育完全不分类别只存在于混沌状态的原始社会。早期的学科教育与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实现并不是对立的。古代西方有自由七艺,古代中国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些教育都旨在培养理想中的人。
但这一情况在近现代发生了改变。学科快速增加和分化的趋势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时代加剧。由于呼唤

以艺术通识教育为抓手培养高素质新型艺术人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buufeh058
  • 文件大小40 KB
  • 时间201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