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论述试题6道汇编附答案【供借鉴】.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论述试题6道汇编附答案【供借鉴】 】是由【haiwei】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论述试题6道汇编附答案【供借鉴】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论述试题6道汇编附答案【供借鉴】【目录】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B: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附答案】1139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春+试题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它能提供劳动,从而能创造价值,但这并不触犯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请理论联系实际,阐述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答: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后,就迫使工人为他劳动,使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实际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就从此开始,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也由此暴露出来。劳动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手段,加工劳动对象,创造新的社会财富的过程。这是一切社会的劳动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产阶级所有,工人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被资本家所使用。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就是工人替资本家劳动的过程。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劳动力的使用权属于资本家所有,而不属于工人自己所有。同时,工人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都要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资本家严密地监督着工人,不准他们休息片刻,更严禁他们浪费原料或损坏机器设备,甚至狠毒地残害工人。第二,劳动的成果,即工人的劳动产品,不是归劳动者自己所有,而完全被资本家所占有。因此,从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来看,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强制性的。劳动对工人不是愉快的事情,而是一种沉重的痛苦的负担。于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怠工、罢工才是常态。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工人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但生产使用价值并不是资本家的生产目的。生产出来的商品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生活资料,还是***的武器,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对于资本家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资本家所关心的,是工人给他生产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所以要生产一种使用价值,只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如果不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商品就会没有人要,价值和剩余价值也就无法实现。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质,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另一种是价值的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商品生产。工人在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中,不仅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用自己的活劳动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个新的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它不但包括了劳动力本身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了剩余价值。这就叫做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和决定的动机。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动的动机和决定的目的,是尽可能大的资本价值自行增殖,那就是尽可能最大的剩余价值生产,也就是资本家对劳动力实行尽可能最大的剥削。”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这两个不同的价值量,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源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劳动时间总要超过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所创造的新价值,总要大大超过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相当于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白白地为资本家劳动的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不论必要劳动时间或是剩余劳动时间,工人的劳动同样创造了价值。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地占有,成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试题A: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附答案】1139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春+试题A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答: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物质生产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1)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4)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顽强奋斗、辉煌功绩充分展现了创造智慧和磅礴伟力。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始终扎根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事业中来,使我们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遵循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我们党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是我们党不断攻坚克难、发展壮大的一***宝。我们党能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依靠的正是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然而,囿于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古代统治者无法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因而能够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党坚信,人民是党执政最深厚最可靠的根基,只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主心骨。环顾世界,没有哪一个政党像我们党这样,在百年时间内带领一个历经磨难的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没有哪一个政党像我们党一样,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后依然初心不改,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始终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加强自身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牢记根本宗旨、坚守初心使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真理,也是对全党深刻的警醒:无论走到多远的未来,都一定要与人民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考验、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越要凝聚起亿万人民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道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会拥有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最深厚根基,就能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A: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马克思指出:“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还出现了意识现象。譬如,人人都有爱恨情仇,都有思想观点;人们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人们可以追忆过去,还可以规划未来,诸如此类,皆属于意识现象。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发展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类意识,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意识是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从工具的制造,到人脑的发展和完善,再到语言的产生,无不是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创造了可能条件。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表明,意识并非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脑作为意识的器官,仅靠它本身并不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还有赖于客观世界提供的“原材料”。由此可见,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这种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能动性的发挥也须以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因而,意识统一于物质,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马克思主义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从而构建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附答案】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是在冷战结束后逐渐流行起来的,但它所表达的经济发展趋势早已开始出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答: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就已经出现了。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美国和苏联对抗带来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分割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要素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世界真正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除了波音飞机、莱曼汽车等生产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全球化现在的国际贸易已占到世界总生产额的1/3以上,并且还在稳步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范围也在迅速扩大,从一般商品到高科技产品,从有形商品到无形服务等几乎无所不包,在我国,到处可以吃“麦当劳”快餐,看“松下”电视机,坐“奔驰”汽车;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政治统治与管理面临冲击;经济全球化使局部经济波动极易波及其他国家乃至全世界,导致全球性的经济失衡、危机和社会动荡,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货币金融连锁式的崩溃,以及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023年国开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论述试题6道汇编附答案【供借鉴】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iwei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