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语文教学改革拒绝“作秀”.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语文教学改革拒绝“作秀”
雷转利
摘要:本文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简要总结了日常教学中课堂“作秀”的几种情况,并提出个人的感受:课堂改革应结合实际,教会学生学****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改革;“作秀”;学生
作者简介:雷转利,任教于陕西省渭南市杜桥中学。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目标,变革学****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因而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得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完成大纲所提出的目标任务,但是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有些举措名曰改革实则作秀,这些做法实在要不得。
有些教师一上课就先亮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大声朗读,可能是想让学生心中有数。如果是这样,笔者以为大可不必。
一方面,学生知道了教学目标,未必就能按教学目标去学****达到目标的要求。例如:诗歌教学时有个明确的目标是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一首诗歌学完学生能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吗?肯定不行,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因而学生不必一定要知道教学目标,只要教师心中有目标,教学过程中方法得当,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走向既定的目标;如果方法不当,即使学生知道目标也没有用。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十分机械地按照教师既定的目标努力,他们的思维很有可能受到限制,他们的创造性很有可能受到抑制。同时我们知道,目标虽说是确定的,可是课堂和学生又是灵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修正目标,所谓预设和生成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应该明确语文教学的魅力不在于目标的设定,而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和作者,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作者、同学、教师碰撞,一起感受语文的***,走进语文的世界,从而提高语文的学****和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探究”冠冕堂皇地进入了课堂,也成了评价一节课深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记得听过一节语文课,老师讲完《雷雨》的阅读题后要求学生探究作品的主题,在全班学生独立思考两分钟后,一个组的学生依次站起来发言。有人说:周朴园对鲁侍萍始乱终弃,作品意在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有人说:鲁大海的出现,作品告诉人们无产阶级会取得胜利;有人说:四凤之死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最后教师作了一分钟的点拨,认为学生的探究很深刻,就结束了本次探究。这样的“探究”是探究吗?充其量只是形式,作秀而已。
另有一种探究,简直可以说是误导,教师提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学生胡思乱想。有一位教师讲《窦娥冤》,讲课结束前的一个环节是探究,教师提出了“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否危害了老百姓生活”的问题,居然有一半学生争着说是“严重危害,窦娥也够狠的了”。课堂上热闹一片,不知关汉卿听到这样的问题会怎样想。如此闹剧,怎能称作探究?
笔者认为,语文课上的探究性学****应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文本内容提出具有拓展思维和深刻挖掘内容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研读,搜集整理材料信息,进行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思考探究的****惯,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因此,探究的问题必须新颖,有难度。只有新颖,才能激发学生的欲望;只有有难度,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既然是探究,就应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

语文教学改革拒绝“作秀”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