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课程的教学观.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新课程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
生活性:生活性教学
发展性:发展性教学
生命性:生命化教学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
1
问题 1.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
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问题 2. 如何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精神的
新课堂教学体系?
2
新课程的三大课堂教学理念
一、生活性——回归生活
关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史上有许多精辟和深刻的见解。
罗素早就指出: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
杜威更明智地提出:“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也宣称:“生活即教育!”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及其教学改革的一大基本走向。
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程和教学,才能具有深厚的生命力。
3
(一)教学向生活的回归(生活即教学)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
1. 理论上强调:
①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融合
科学世界只是一个“营地”,
生活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一堂好课绝不应该孤立于生活之外,与学生的整体成长无关。
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是学生人生旅途中的加工厂和加油站。
4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
——科学世界能够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总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历史地统一的。
新世纪,谋求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
学生要在课堂上把握“真”,基础是他在生活中的探索和践行;
学生要在课堂上理解“善”,离不开他在生活中的行为和****惯;
学生要在课堂上感悟“美”,靠的是他在生活中的体验与积累。
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要到生活中去体会,去体验,去拓展。
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并不否定科学书本世界存在的合理性,而是在两个世界之间保持一种紧张的张力,是科学教育不致因遗忘生活世界而丧失其存在意义基础。
5
传统教育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分离,难以体现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义失落中艰难前行,不能为学生建立起有价值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方式。
传统教育把儿童的人格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违背某种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学会生存》)。
6
新课程(教材):
突破学科本位,改变学科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新课程的教学:
生活进入、融入、成为书本(课堂教学)。
8
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整合 一方面,人在认识、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离不开间接经验的支持,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内在地融合了间接经验。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
另一方面,间接经验是基于直接经验和为了直接经验的。间接经验是无数直接经验整合的结果。只有当间接经验真正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的时候,它才具有教育价值,才能成为人的发展价值。 直接经验:储备金;母乳
间接经验:纸币;代乳品
9
传统教育:以间接经验为本位,把间接经验绝对化,过分冷落、忽视直接经验的地位和作用,直接经验成为奴仆,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分离和脱节,知识成为外在的牵累,知识越多,心灵越干瘪。
新课程(教材):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强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机整合。
新课程教学: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整合、充实、提升直接经验,使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课堂教学体系的重建。
10

新课程的教学观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b
  • 文件大小294 KB
  • 时间2018-01-04